拆解成步兵旅,從此以後,在藍羽軍的編制內,只有兩個步兵師的編制,那就是第101步兵師和第103兵師,其餘的藍羽軍陸軍。全部按照步兵旅來進行編制。
按照總參謀部的規劃,一個標準地步兵旅應該包括3步兵營、1個炮兵營、1個山地步兵營、1個後勤大隊、1個偵察連以及其他的直屬部隊,標準人數在6000人左右。當然,這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作戰的需要。步兵旅可以隨時加強更多的步兵營或者炮兵營,又或者加強騎兵營。步兵旅直接接受藍羽軍總參謀部的指揮。步兵旅地旅長,一般授予少將軍銜。
第四項內容,重新規劃了軍銜體制。
藍羽軍原來的軍銜,是楊夙楓按照自己的興致來衡量的,並沒有形成公開的統一地標準,在軍隊中也形成了不少的怨言,覺得不夠公平。隨著藍羽帝國地建立,這樣信手拈來的事情顯然不能繼續維持下去了,藍羽軍必須向正規化發展,制定新的完整的公開的軍銜條例勢在必行。
經過大會的商議和討論,藍羽軍總參謀部頒佈了藍羽軍第一套軍銜體系。根據規定,藍羽軍總共擁有元帥、大將、上將、中獎、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等兵、二等兵、列兵等14種軍銜,另外,還擁有六個級別計程車官軍銜,六級士官享受的待遇和上校同樣。
一般說來,藍羽軍的各個大軍區司令和步兵旅的旅長,都會被授予少將的軍銜,步兵師的師長會被授予中將的軍銜,海軍艦隊的司令員會被授予中將或者少將的軍銜,海軍艦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