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認真道:“咱們公司走高檔路線,以後還要聘請更多一流的技師,自然也要提供相應的福利,新的廠房,辦公區、廠房區、宿舍區等等都要分工明確。公司準備請專門的設計師做房屋規劃設計,興建規模化的紡織城和服裝城。現在是冬天,我希望,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新廠房可以破土動工。在這之前,”他強調,“你要做的就是,把需要用到的土地批下來,聯絡到合適的承建公司。最重要的是,土地的範圍不能太小。”
“在三環邊上?”
大山搖頭,“不,我們不去湊三環大發展的熱鬧,我們把廠址選在四環外。在四環外找一處清靜點的地方,也許幾年後,城市就擴張到那兒,也許得十年甚至更久以後才可以,這都沒有關係,我們反正做的是長遠打算。但是現在,選在那裡,土地審批的壓力會小的多,你說呢?”
第一百四十六章 舊上海的花園洋房
今天很冷,一大早天空就陰沉沉發黑發暗。
陳群送早飯過來的時候,順嘴跟大山交代:電視上講了,這兩天有寒流,出門的時候別忘了穿的厚實點!
下午時候,凜冽的北風終於刮來了今年入冬的第一場雪。
大山沒有住校。現在的交通不像十多年後那麼方便,就是家在北京的孩子,也會住校,一方面容易聯絡同學感情,一方面也免去了為每天的交通煩惱的痛苦。大山算是一個特例了,他連宿舍的床位都推了,反正不會住。為了趕時間,而且入讀北大的學生裡,家中有私家車的也不少,他也就坦然的過上了每天有車接送的生活。
當然,這種行為在同學間還是頗引人注目的,背地裡受人議論是逃不掉了。不過,他從不曾擺出高人一等的派頭,與同學的接觸,有些時候甚至比一般人更謙和,一時半會,雖然還沒有完美的融入集體生活,卻也慢慢有一些說得上話的同學了。
董潔手裡有一份大山的課程表。看著外面飄起了雪花,一陣緊似一陣,地面很快積了薄薄一層,並且還在不斷加厚中,估量著雪天路滑,路上肯定不好走,於是早早讓劉大同開車去接人。
前些日子有人新送了兩包陳年普洱,說是極好的茶最適合冬天來喝。
陳老爺子和丁老爺子出來時間很長了,當初是從楊善明那裡聽說她病重,於是匆匆離家,現在她身體日漸好轉,不免就動了回家的念頭。大山打點好一些菸酒糖茶等物。當時說這陳年普洱茶正好與兩個老人一人一包。卻被兩人堅決予以推辭,最後到底只收了一包,“茶好茶壞,老陳是喝不出來的,牛嚼牡丹都浪費了。我們兩家離得近。回頭他要想喝,只管去我那兒。泡上一壺我們倆慢慢喝。你們留一包自己泡著喝,泡的時候茶湯淡一些……”
囑咐了劉大同慢點開車,算算家隔著學校有點遠,這樣路上實實在在要耽擱些工夫,吉普車可沒有空呼叫來保暖。董潔就取出剩下地那包,泡了一壺普洱香茶。灌進保溫杯裡,希望兩個人回來的路上喝了可以多少添些暖意。
晚飯吃些什麼呢?這麼冷的天。吃火鍋最合適。可是,家裡沒有那麼多材料,等其餘人回家來,再出門採買?算了吧。
嗯,要不做些熱氣騰騰的湯麵?吃了肚裡暖暖的也很趨寒。可是。這樣地天氣,大家都很辛苦的在外面忙了一天,只有湯麵是不是太湊活了?
董潔琢磨了一會兒。決定做新疆拉條子來吃。她從前在北京吃過拉條子,據說老闆是新疆人手藝遠近聞名,做地非常好吃。後來得閒自己也琢磨著做了幾次,呵呵,吃過的朋友都說好。如今隔的久了,不知道手藝還能留下幾分。
因為是自家燒的鍋爐,廚房也很暖和。董潔翻出麵粉,用溫鹽水和麵。她人小力弱,好在時間充裕,找了小盆,分幾次和了好幾個麵糰。溼紗布包起來醒了半小時光景,放面板上擀成半公分左右厚,麵皮上抹了油,沒有保鮮膜,就找了大又幹淨的塑膠袋密密蓋好。
羊肉切成厚片,用鹽和料酒喂著。西紅柿洋蔥和圓白菜切塊,備好蔥薑蒜和乾紅辣椒。
有咆哮和狼牙在,家裡長年燉著骨頭湯。取半鍋湯,另泡了些粗粉條,弄了兩盤大塊的白菜葉。
主食也有了,熱湯也齊了,只等著人回來,面一拉菜一炒,一會就得。董潔洗洗手回屋了。
大山下午只有一堂課,出來看到飄了雪花,想了想,在車上讓劉大同拐去一家熟食店稱了些熟食回來。家門口自己提著下了車,劉大同調轉車頭,再開去公司接陳群。
把東西先拿去廚房放置,就看到了廚房裡董潔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