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衙門大堂裡。那地牢顯然是不用回去了,這緝事廠還要住幾日。
門外的禁軍,開始收攏隊伍,準備出城了。
一萬多禁軍往城外而去,李啟明往城西而回。卻是這緝事廠,還留了一個軍將,這個軍將自己卸甲,放下兵刃,走進了緝事廠認罪。
認的就是私自帶兵入城的罪,自首隻為從輕發落。顯然這軍將也知道,只要能脫了死罪,即便權柄有失,但是其他地方也會有彌補,必然不是虧本的買賣。
李啟明,當真是高明!手段高明,御下高明。
徐傑忽然對李啟明有幾分羨慕與佩服,連拿人頂罪的事情,都能讓人這般心甘情願,麾下軍將的這份忠心,豈能不教人羨慕?
但是,麾下軍將的這份忠心,又豈能不教人忌憚?
再次回到緝事廠大堂的徐傑,安排了一下李得鳴的住宿問題之後,面前站著衛六一人,便聽徐傑吩咐道:“衛六,你速速帶麾下精銳快馬趕去太原府,我手書一封帶去拜會太原總兵王元朗。”
衛六微微躬身,問了一句:“指揮使,不知是和差事?”
徐傑雙眼兇光外露,說道:“殺人,不論王總兵如何分說,只教王總兵拿出名單就是,名單上的人,格殺勿論,兩日內一定辦妥。”
衛六聞言,似乎也有些許的猶豫,因為金殿衛也從未這般行過事,不問緣由,不問罪責,不問證據,就這麼直接殺人,實在不符合官場的規矩。
卻聽徐傑又是一語:“此事事關重大,事關江山社稷,陛下也當有密旨到太原去安排王總兵事宜,所以你一定不能誤了差事。”
衛六聽得這一言,方才拱手一語:“遵命!”
說完衛六轉身而走,二十多個人,五十多匹快馬,往北而去。
不知為何,城東緝事廠這麼個衙門的名字,以往鮮少有人知曉,但是翌日大早,城裡人人都在說這個衙門,這個與禁軍大戰幾番,殺人幾百的衙門。
甚至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個衙門是從哪裡忽然蹦出來的,即便緝事廠已經存在了好幾個月,即便朝廷裡大多數高官都知道有這個衙門,但是頭前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還有這麼一個名字普通的衙門。
城東緝事廠,乍一聽,好像與那什麼城東巡城所類似,又好像與開封府東城捕房差不多。
但是昨天那一場大戰,親眼得見之人無數,看著羽箭從緝事廠的房頂不斷往外攢射,看著街道上滿地的禁軍屍首,甚至許多人在那個時候,才注意到這處宅子的牌匾上寫的五個大字“城東緝事廠。
城裡對於昨天發生的事情,眾說紛紜,對於城外禁軍與城內一個衙門打起來的事情,好似格外感興趣。
人總是這般,願意顯示自己比別人更知道內幕,比別人更知道內情,所以更願意去猜想昨日到底發生了什麼。
再過得兩日,這個話題已然甚囂塵上,因為這座汴京城,三百年大華,好似從來都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這兩日徐傑在做什麼呢?
吳嫂帶著從大江來的一眾小子,如做賊一般裝好了排版印刷之物,印製書籍的紙張,連裁剪的都不要,印出的文字,幾張夾在一起,就成了一份報紙。所有幹活之人,不敢大聲言語,出門必然把手洗得乾乾淨淨,說話間從來不談論印刷之事,就在緝事廠對面不處一大的院落裡,忙碌不停。
報紙一份一份在印,裡面的文章大多是徐傑親自捉筆,報紙抬頭,四個大字龍飛鳳舞。
京華時報。四個大字出自梁伯庸之手,模仿的是王羲之,字跡瀟灑不羈,卻又能清楚認出“京華時報”四個字。
報紙這個東西,即便是在大華朝,也並非真的就沒有。朝廷內部其實也有報紙,叫作邸報,只在官員衙門裡傳閱的讀物,其中內容,就是朝廷的政策變化,以及一些事情的傳達,也有一些國家大事與要聞。
報紙自然是更通俗一些,涵蓋面更廣一些,甚至報紙還需要許多噱頭,因為報紙是需要讓人心甘情願掏錢買的,自然需要許多商業上運作的辦法。對於報紙內容的要求,也就是不一樣的。
徐傑甚至也想好了推廣報紙的商業計劃,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辦法就是連載小說,這個點子對於徐傑來說太過簡單,幾個月前就想好了。
但是這第一份京華時報,顯得有些倉促。第一版,唯有一個碩大的噱頭:揭秘城東緝事廠火併事件。
第二版:緝事廠與禁軍的恩怨情仇!
第三版:揭秘勳貴李家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