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命需要價值。企業家是富有夢想、責任與精神的一個族群。“服從”是他們內在精神的寫照,為了從物質上和精神上滿足自己的需要,更為了全面提升國民的福利層次,為了某種模糊而強烈的理想召喚,他們踏上了追求企業不斷發展、人格不斷昇華的長征。長征途中,既有奮勇的激情、創造的充盈、詩化的理想、赤子的普愛,又有著壓頂的重負、不齒的恥辱、完敗的挫折以及令人窒息的緊張。在世界任何地方,做企業從來就沒有那麼順暢。在轉型中的中國,其實做企業是難上加難。重壓之下,多數人往往會選擇放棄,而企業家則選擇了堅持、再堅持。
選擇堅持意味著選擇了痛苦與艱辛。確如育琨所說:“企業家艱難攀登上了眾人嚮往的峰巔,還沒來得及陶醉喜悅,旋即被那裡冰刀一樣的寒冷、稀薄的空氣、不見底的懸崖等窘境所迫,只想拐下山來。可是,他們卻找不到插足的地方。” 社會很少有人去探聽、捕捉、發現、理解這些人心靈中的某種聲音,以淡化和緩衝企業家內心的煩惱和痛苦。育琨做過企業,他對企業家不仰視也不歧視,而是以一種在場的感覺,深入企業家的內心。《強者———企業家的夢想與痴醉》,無疑是探索企業家心理的開拓之作。育琨借一次次往深處去的思維和精神之旅,抓住一個個電閃雷鳴的瞬間,用充滿靈性的文字,說出了別人用一整套理論或N個體系還說不出的東西。
我喜歡美國業餘登山者喬恩·科萊考爾的一句話:“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險後面呈現出的堅忍不拔和無拘無束的流浪生活,是對我們天生的舒適和安逸的解藥。它預示著一種對衰老、他人的虛弱、人際關係的責任、各種各樣的弱點及緩慢而乏味的生活程序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絕。” 喬恩·克萊考爾對舒適、安逸以及各式各樣的軟弱之“青春年少式的拒絕”,恰當地表徵出企業家的精神世界。
企業家的人生,是濃縮了的人生。企業家之夢想、痴醉、開懷、痛苦、憂患、孤寂等等諸種精神交織在一起,熔鑄成一個民族綿延起伏的精神山脈,那是比生命更久遠的東西。育琨很有耐心,在一個個斷片中仔細求索,居然提煉出一些很有價值的元素。高山不拘土壤。育琨用心血著書,為中華民族精神山脈添了一把土。是為序。
田 源
2006年6月9日
前言 晤對與覺察
與企業家進行年深月久的晤對,對企業史進行冷靜全然的覺察。
“深知自己,也知世人。”盧梭在《懺悔錄》中開宗明義的這句話,包含了這樣一個邏輯:覺察自己,觀察人,明瞭世界的價值。做過10多年企業的我,與企業家進行年深月久的晤對,對企業史進行冷靜全然的覺察,以求獲得更多有關企業家的知識與景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舍斯托弗和紀伯倫等先哲給我觀察企業家提供了宏闊而又入微的視野。尼采從早期發掘的“酒神”(《悲劇的誕生》),到中期屬意的“超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再到晚期闡釋的“強者”(《權力意志》),完成了對“這個力的世界”之認識的一個輪迴。尼采所論述的強者特質與企業家非常接近。
企業家僅僅是力的事業。企業家的本質又是有侷限的一族。他們關閉視野,專注於一端,才產生了巨大的創造力。至高無上的幻想與激情,如果不能帶來創造的現實,只會徒增飄忽不定,企業家多對此表示蔑視。他們不信任先驗的秘籍,卻堅信有1000條路還沒有被人走過,有1000種健康和1000個生命的隱蔽島等待人們去探尋。他們多對“一切人”的真理保持著距離,而對例外法則卻有著根深蒂固的痴迷,更不會自以為掌握了終極真理。在常人忽視的微小事務上,他們用力前行,並一再點燃人們昏睡的激情,不斷創造著人類的驚奇。
企業家是“過來人”,曾經擁抱並征服過整個世界,現在依然還繼續著他們的擁抱與征服。一如鍊金術士在尋找金子的過程中,發現了火藥、醫藥,甚至大自然的規律,在企業家們任由金錢和關係跌宕飄搖的時候,內心深處卻只期待著獲得思想教誨。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他們或會發現內在真正的財富:靈感、思維與精神明辨力。他們有些人已經到了一個無所求的年齡,只是想傾訴內在的心曲以報世人。只要肯駐足聆聽並體味這些過來人的心曲,你自己的那本“無字天書”就會因此而獲得強者力的線條。
本書分開篇、上篇與下篇。開篇“中國企業家:尋找自己的救贖”,揭示了痛苦、無聊與去執是怎樣成為一個人通往“大我”的三種主要力量。上篇透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