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留中不發”。也等於將自己的立場隱藏起來,與群臣博弈中,心理氣勢上會佔據上風。

除此之外。對於每天雪花片一般遞來的奏摺,批次採取留中不發。也是節省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比如,此時彈劾溫體仁的奏摺,已經佔據了每天奏摺數量的三分之一。崇禎一概“留中不發”,便是省下三分之一的批閱時間。

處理了一堆奏摺後。

崇禎與王承恩、溫體仁等人使眼色,忽然道:“諸位愛卿,這些天朕反覆做了同樣一個夢,不知何解!眾卿家,飽讀詩書。想必也精通解夢吧?”

眾位大臣紛紛好奇道:“吾皇請講!”

“朕夢中見到一個神人,他見到朕後一言不發,僅是寫了一個‘有’字在朕手掌心,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崇禎故弄玄虛道。

眾臣紛紛道賀道:“恭喜聖上,從有字的含義上看。這是大吉大利!”、“這個年年有餘的朕兆!”、“這是大明中興的朕兆!”

半晌後,王承恩忽然大哭,眾臣愕然。

崇禎道:“王大伴為何而哭?”

王承恩道:“皇上赦奴婢不死,始敢言!”

崇禎道:“朕赦你無罪,直言無隱!”

王承恩抹著眼淚道:“以奴婢推測,神人顯告我皇。大明會損失半壁江山!”

眾臣紛紛責罵道:“閹人放肆!”、“皇上,誅殺這閹人!”

崇禎擺手,沉聲問道:“王大伴為何會如此解夢?”

王承恩回道:“蓋‘有’字,上半截是大字,少一捺;下半截是明字,少一日。合而觀之,大不成大,明不成明,殆大明缺陷之意。神人示以賊寇可虞之幾矣。願皇上熟思之。”…;

崇禎不採納其意,轉而道:“眾位愛卿,有誰來解夢?”

溫體仁道:“此夢半兇半吉!”

崇禎笑道:“兇在何處,吉在何處?”

溫體仁道:“前段時日,臣在街上遇到一遊方道士,該道士道骨仙風,不類凡俗,徑自繞著宮外觀測半晌曰,北方龍庭,龍氣散矣。說完之後,道士快逾奔馬一般,踏步而走。”

“臣大驚,令人騎馬追上,贈與10金,求詳解。道士曰,大明三都,中都鳳陽,乃明太祖興盛根基,鳳陽龍氣根基淡薄,只夠太祖起家之用,不足以供一朝所消耗。至崇禎八年,鳳陽皇陵被掘,此地龍氣更已耗盡。”

“後太祖以金陵為都,我華夏龍氣,古時集中在北方,但是隨著朝代更迭,越來越向南遷移。原本金陵龍脈不遜色北方,但是開國時受太祖大誅功臣影響,建文帝登基時,南方龍氣已經受損,壓不過北方龍庭之氣,才會有靖難之役。”

“永樂帝定都燕京後,大明兩百多年,皆是消耗燕京龍氣。阿濟格掘天笀山皇陵,燕京龍脈之氣進一步渙散。”

“唯今,大明三都城,只有金陵兩百多年龍氣未耗,反倒是不斷生聚。那道士曰:南遷金陵,大明或有生機。根據此節,臣認為這是‘有’字中的吉兆含義。”

崇禎問道:“那另一半凶兆呢?”

溫體仁道:“凶兆,王承恩方才已經說出。大明北方殘破,無論是北虜,還是流賊,皆是大敵。朝廷重心滅北方韃虜,則流賊死灰復燃。而兵力集中剿匪,則韃虜又長驅直入,攻入我大明腹地。因此,都城守在燕京,大明長期陷入兩線作戰困境,永難恢復元氣。。。。。。。”

溫體仁頭上留著汗珠,戰戰兢兢。

果然,眾大臣紛紛破口大罵道:“奸賊!”、“好你個溫體仁,想要做秦檜不成?”

溫體仁跪道:“皇上明鑑,除了這些怪力亂神之語。燕京立都,本身就多有不便。就舀糧食來說。帝都糧食補給,皆是仰仗南方。每年需要從南方漕運400萬石、海運50萬石糧食。”

“漕運、海運的運輸成本,不算在戶部的收支,但是實際上,漕運有一萬四千多隻漕船,運輸400萬石糧食至京師。路途中,卻要消耗上千萬糧餉。若是朝廷遷都南方。則可減少漕運消耗。節約下來的餉銀,無論用來給軍隊派餉銀,還是用來招撫流民屯田。皆是正途!”

兵部尚書楊嗣昌冷笑道:“漕運400萬石糧食,真正是京師消耗的有多少,不過是100萬石。其餘的糧食。皆是北方各地邊軍的軍糧。難道遷都之後,便可以不發給北方邊軍軍糧了?”

果然,楊嗣昌如此一言,在朝中聽命的武將,紛紛對溫體仁怒目而視了。

事實上,溫體仁早就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