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公司的高畫質數字攝像機的出貨量基本上是比較平穩,林棋給這種裝置預定的目標也不高,每一代的光影高畫質攝像機,一年能賣50臺以上,累計能銷售00臺,已經算是不俗的銷售成績了。
畢竟,這種裝置可不是一般的消費者,能消費得起的。由於市場比較小,所以,單臺裝置高價格,這也是維持利潤的主要方式。
不過,這時候林棋收購的好萊塢公司哥倫比亞影業的價值就體現出現了。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在被收購之後,空降了一名新創業系的高管艾伯特李,他擁有新創業出版集團、新創業影視集團和新棋未來控股公司等等公司任職的資歷,雖然,既不是技術方面的牛人,也不算的影視方面的高手,但卻是比較能顧全大局,也是顧全新創業系的利益,以及李總的利益。
所以,在光影高畫質數字攝像機上市後,剛剛接任哥倫比亞影業公司e的艾伯特李大筆一揮,向光影公司傳送了空前大手筆的訂單——20臺光影高畫質數字攝像機和相關的配套設施。
這可是絕對的大手筆,每臺500萬美元的天價,20臺就是個億美元。
某種程度上,後世索尼的高畫質攝像機,在影視行業獨步天下,也是從收購哥倫比亞起步的。哥倫比亞公司大量採用了索尼的裝置之後,將之推廣到整個好萊塢,甚至擴散到世界影視行業。
林棋佈局哥倫比亞,某種意義上,也是借鑑了索尼,除了財務回報之外,更關鍵的是跟集團其他的業務協同。
當然了,艾伯特李力排眾議的理由很簡單:“光影高畫質數字攝像機僅僅需要500萬美元而已,而現在,我們好萊塢500萬美元僅僅是小成本電影。我們稍微上檔次的電影,都是5000萬美元級預算。電視劇同樣是這樣,500萬美元甚至不夠拍一季的電視劇,3季的電視劇現在行情都是000萬美元!我認為,預期不斷的追捧那些身價不斷在高漲的大明星,不如,多投資一些最技術的器材裝置,讓一些有熱情有創作能力,片酬不是那麼高的導演和新人團隊,來嘗試一下。記住,好萊塢現在的回報率越來越低,但是……迪士尼為什麼回報率越來越高?因為,他們能控制成本,米老鼠、唐老鴨、湯姆貓、傑瑞老鼠給迪士尼賺了那麼多年的利潤,卻都是不會要求漲片酬的!”
這也是好萊塢的實情,比如,一個影視行業的新人。拍第一季電視劇的時候,每集收入3萬美元,一季下來大約40萬美元的收入。但是,第一季火了,那麼第二季的片酬可能已經是300萬美元。第三季單個主打演員可能是000萬美元,第四季可能已經到了500萬……很多的熱門的美劇,並不是人氣太差,而被勒令停止,而是因為演員片酬漲的太快了,已經不可能獲得回報了,這樣不少大熱的美劇,也是開放『性』的結尾,或者說是……爛尾、太監了!
電影也是差不多同樣如此,如果一個小夥子,一炮而紅,一開始無論多低的片酬大賣了幾億美元票房,嘿,下一部電影多半的500萬甚至千萬美元起步了。之後,幾部電影下來,這個小夥子的身價,已經絕大部分的電影投資感覺到望而身畏的程度了。
也正是因此,艾伯特李準備大力培養新人,低片酬的新人,給他配上好劇本和成熟的團隊。透過廣泛撒網,重新培養一批新的明星,而不是讓公司虧本的那些明星。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身價漲的對不起片酬,讓投資方虧損慘重。比如,現在哥倫比亞公司投資的作品裡面,居然有《終結者2》!
沒錯!
就是卡梅隆導演和施瓦辛格主演的作品,只不過……當初差不多跟《黃飛鴻》同一個時期投資的,但是,《黃飛鴻》去年就已經在全世界放映了。而《終結者2》至今還未殺青。
哥倫比亞集團,決定砍掉影視公司,多半也是覺得《終結者2》這部電影風險太大了。但實際上,哥倫比亞集團看走眼了,這部電影雖然燒錢上億美元,但是,未來還是能夠回本並盈利的。
卡梅隆大神雖然燒錢不眨眼,但是……實際上,他也是少數燒錢在技術上的導演,而不是盲目的把預算燒在了少數巨星片酬上。
後來中國的電影行業,特效和技術方面的投入,沒趕上好萊塢,但是,論演員漲片酬的速度,已經越來越跟好萊塢接軌了。在整個亞洲,就沒那個地區的演員,能跟中國演員比收入。同樣國民級演員,中國的國民級演員的片酬可以達到日本國民級演員的幾十倍一百倍片酬!
以至於,亞洲很多地區的明星發現,到中國即使是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