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意吩咐,“我聽說一件事,覺得太后應該知道。”
“嗯。”
“按照太后吩咐,我派五名太監看護王家,他們都說王家上下感恩太后,謹慎小心,這些天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怕被外人指點。”
慈寧太后點點頭,她很在意自家的名聲,不希望看到親人因富而驕。
“就有一件事,聽說王家要與朝中大臣結親。”
慈寧太后立刻警惕,“這麼大的事情我怎麼沒聽說?哪位大臣?”
“聽說是禮部元九鼎,他在護送王家人進京的時候,私下定親,尚未下聘,所以沒有告訴太后吧。”
“元九鼎?”慈寧太后面露怒容,“嘿,元家是要娶王家的女兒,還是要將女兒嫁過去?”
“還沒有最後確定,據說是元九鼎的一個侄兒,要娶大舅的女兒恩榮。”
王家人的原名都比較俗氣,來京路上重起了一遍,慈寧太后皺眉,“恩榮才十歲吧?”
“元家是想先定親,過幾年再成婚。”
慈寧太后越想越怒,“陛下讓元九鼎前往東海國,是讓他查清事實,不是讓他結交外戚,王家人老實不懂事也就算了,他是禮部尚書,怎麼能做出這種事?”
“或許元大人也是一番好意,恩榮姑娘雖然年幼……”
“閉嘴。”慈寧太后喝道,“你是收了好處還是怎麼著,盡為元家說好話?”
容化民慌忙跪下,“太后恕罪。”
慈寧太后揮揮手,將容化民屏退,心中更怒,怒的不只是元九鼎,還有容化民,原來向宮外洩露訊息的人就在自己身邊。
上午剛提起代王立儲會有禮儀之爭,容化民就跑來告元九鼎一狀,只能證明一件事,容化民受到了韓稠的指使。
要不是皇帝早有提醒,慈寧太后真會上當,將元九鼎踢到一邊。
可這還是不能證明申明志參與其中,慈寧太后不想再去麻煩皇帝,想了一會,叫進女官,寫下懿旨,宣召宰相申明志和吏部尚書馮舉即刻進宮。
她要憑自己的本事查清真相。
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
王家人丁不少,大都是老實本分的鄉農,穿不慣華服,言語粗鄙,需要禮部一句句傳授,才能在拜見慈寧太后時不露餡,可是在隨後的家宴上,他們慢慢顯出真實本性。
慈寧太后並不反感,所謂粗鄙其實是純樸,那是家鄉話,她還略有印象,聽上去很親切,但她也明白,自家人當中找不出可用之人,只能好好培養下一代,若干年後,王家或許能夠飛黃騰達,成為世家。
思來想去,她派人給長兄寫了一封信,指名讓一位讀過書的姐夫念給他聽,並做解釋。
太監很快返回,帶來王家長兄的原話:“元大官兒確實說過定親之事,我想自己是個莊稼人,高攀不起,當時沒有同意,只說‘孩子還小以後再議’,實不知此事會惹來麻煩。如今太后一說,我明白了,今後再不與大官兒、小官兒交往,太后賞賜了這麼多好東西,幾輩子也過得起了。只是家中太公傷懷,盼望再見太后。”
慈寧太后點頭,這番答對稱不上得體,但是比較合乎她的心意。
解決完家事,慈寧太后前往廣華閣,宰相申明志和吏部尚書馮舉已在那裡等候了一會。
“禮部元九鼎為何如此張狂?”
慈寧太后的質問讓兩位大臣都愣住了,互視一眼,申明志道:“恕臣等愚鈍,元大人做了什麼事,以至惹怒太后?”
“朝廷派元九鼎去東海國,乃是為了查明真相、護送我的家人進京,他卻私下求親,要與王家聯姻,難道他不懂得避嫌嗎?”
大臣與外戚聯姻並不罕見,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不能私下進行,別說各家的孩子,就算是父母也沒有權力指定終身,而是要上報宮裡,由皇帝和太后決定,頂多提出建議,希望與某家結親。
元九鼎私下求親,犯了忌諱。
申明志眉頭微皺,沉吟不語,馮舉只好開口道:“此事確實?”
“王家人雖然都沒怎麼讀過書,但是人老實,馮大人不會認為他們說謊吧?”
馮舉急忙躬身行禮,“臣不敢,如此說來,元大人的確做得不妥。”
慈寧太后臉上怒意未消,“按規矩,這種事該如何處置?”
申明志仍然低頭不語,自從當上宰相之後,他就開始模仿殷無害,裝糊塗、扮沉思,總之要努力置身事外,只是火候還差些,沉默得不那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