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喜事連:兒子狗狗又添“接班人”,老壽星母親金永華入黨後被評為“先進黨員”,妻子楚群同志的身體恢復健康……還有,王樸的家鄉為這位英名長存的烈士建了一個可以讓世代人瞻仰的墓地。
五
那場“11·27”大屠殺中,當特務們堵住渣滓洞牢房,用機槍和卡賓槍向獄室內掃射的一瞬間,有一位英勇的共產黨員突然衝在同伴和難友們的前面,企圖用自己的身體掩護部分同志逃生,然而無情的子彈不僅穿過他的身軀,令他當場倒下。當時這位英雄還有一絲生息,不曾想到的是兇殘的敵人後來開啟牢門,在他的身上澆上汽油,又點燃起來,他和他用身體掩護下的一個小孩最終未能逃脫滅絕人性的屠殺……
這位烈士名叫豐煒光,犧牲時31歲。在“紅巖故事”中的共產黨員中,豐煒光是又一位典型的剝削階級出身的叛逆者。
豐煒光,四川廣安人,其父豐聚文自幼從商,因經營布匹發跡,設豐泰隆號,既做外貨入川生意,又兼營洋紗買賣,成為廣安縣商界鉅子。豐聚文得財後,修別墅,置糧田,富極一時。其所生四子,煒光行四,名宗鑄,生於1919年農曆7月,乳名潤生。小時候的煒光面板白淨,眉目清秀,又聰明活潑,是豐家的寵兒。剛進學堂讀書時,生意忙得團團轉的父親竟然要親自接送,可見寵愛。據說頭一天上學回家,父親問小兒子:三加二減五等於幾?小煒光眼睛一巴眨巴,又掰著手指數了數,答:沒得了!豐聚文大喜,稱兒子是一定是個天才,將來豐家希望全靠他了。稍長,煒光即可製作能轉的風扇,這讓豐聚文更立誓要將家業傳給四兒子的信心了。
豐家有個廚工的女娃,名曾傳碧,比煒光略小。倆個小娃娃整天在一起玩,煒光經常牽著女娃的手,像是親兄妹一般。跟下人的孩子在一起,豐家人很不高興了。小煒光的母親對丈夫說:只要煒光讀書了,他們也許會分開的。誰知小煒光上學不久,便向父親提出要曾妹妹與他一起上學,“否則我也不去”。豐聚文不忍愛子棄學,只好依了。上學後的小煒光,常到父親處要錢,有錢的父親並不在意,可後來兒子越要越多,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到學校一打聽,小煒光拿錢後光知道去買書和幫助那些家庭困難的同學交學費。豐聚文對此很生氣,不僅不再給兒子錢了,連曾傳碧上學也不讓去了。
豐煒光因此與父親第一次爭執吵架,這年他14歲,發誓不再上學,除非還讓“曾妹妹上學”。豐聚文氣不打一處出,最後還是依了兒子。可這以後,小煒光覺得自己的家裡沒了親人,只有傭人和他的女兒曾傳碧妹妹反倒成了他的依靠。他開始看不起父母和自己的兄弟們,因為他們不把傭人和曾妹妹當人對待,然而傭人和曾妹妹相當善良樸實而且可親可愛。後來曾傳碧妹妹失學了,這對心心相印的青梅竹馬,終因門第懸殊而各奔東西,成為豐煒光少年時代留下的一樁遺憾的事。
1933年到1935年間,徐向前同志領導的工農紅軍在通(江)、南(江)、巴(中)一帶打土豪分田地,廣安一帶的紳士們終日驚恐萬狀,不少人跑到了縣城或重慶、成都等大城市。正在讀書的煒光問父親打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豐聚文便把國民黨對紅軍的反動宣傳——“紅軍是一些長得紅眉毛、綠眼睛、紅頭髮,專門要吃小孩”等等說給了兒子聽。小煒光感到疑惑。於是當學校有地下黨派來的青年團員在演講和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時,他去聽了,覺得這些人不像父親說的那麼可怕,相反很有正義感嘛!這時,愛又讀書的豐煒光又讀到了蔣光慈的《咆哮了土地》,巴金的《家》,以及進步作家丁玲、張天翼、殷夫等的著作,他感到耳目一新,心中頓然開朗:原來他們都是些好人啊!回到家裡,小煒光對父親說,共產黨並不是什麼紅眉毛綠眼睛的壞人,而是打富濟貧的好人,他甚至勸父親把佔有的田土送給窮人種。豐聚文立即瞪眼斥道:小崽仔,老子好不容易積存的千把挑谷,費了多少心血你知道嗎?送了人,你不想活了?老子送你去讀書幹啥的?從現在開始,你也別上啥學了,乾脆回家做生意吧。小煒光不同意,這回專橫的父親並沒有依了四兒子,他覺得不能再順著這個“孽種”了。豐煒光只得輟學從商。
1936年,地下黨在廣安城裡組建了共青團支部,追求進步的豐煒光成為該縣第一批共青團員。經過團組織的教育,他從一個俠義、進步的社會青年漸漸成長為自願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革命青年。當時地下鬥爭缺乏經費,豐煒光便把他在“豐泰隆”號裡賺的錢,全部獻給了組織作活動經費,不夠時還到家裡拿。這事被父親知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