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部分

庋�煥創蠹也換嵐ざ鍪芷鄹海��乙脖閿詮芾硨橢富印�

早在有官方糧倉起,在糧食中做手腳的事情就有了。起初最多不過是幾個人做手腳,一些蠅頭小利而已。後來動心思的人多了,糧食的事情就被人發覺了。為了不引起大家的大動作,就有了用不合格的次等米換合格的大米,這就是“以次充好”。到了唐朝之後,又出現了其它手段,後來有了“如米”這種專業名詞。

第十九回 再遇奇案十九

到了明朝的時候,關於糧倉的貓膩已經太多太多了。幾乎所有的各級糧倉都有自己的一兩招手段,幾乎每一個糧倉都有問題。什麼好壞米對參,什麼“子母米”等等,還算事情的好的。“對參米”就是標準的上等米和次等米混合在一起,充當上等米入官倉。這種行為是最輕的作弊行為,但是在洪武年間依然是殺頭的死罪。所謂的“子母米”就是一種矇混檢查的一種手段。這種米的最上層和最底層都是合格的上等米,中間絕大多數的米其實是不合格的次等米,甚至於是米糠。當上級官員來視察的時候,知道其中奧秘的糧倉官員,就會給上級官員看好米,或者是可以過關的米樣。

後來虧空越來越大,一些官員為了補虧空只好把主意打在糧倉這一塊。不但儲備糧倉敢動手腳,而且連戰備糧倉的主意也敢打。裡面的糧食越來越差,好米越來越少,就連次等米也難得一見。在這些不合格的大米上加石灰,參合不能食用的白石子等等,也越來越多。據說有一個官員,當了近三十年的官,換了十幾個地方任職,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把當地的糧倉禍害了。衙門裡的糧食越來越少,他自己家的糧店卻是越開越大,越開越多。後來他不當官了,光是靠賣大米就成為了一代糧王。

本來這些大米只要在平時不受災沒有戰亂的時候,每幾年輪換一次,找一個藉口就處理了。什麼糧倉鬧老鼠,什麼糧倉管理不善大米受潮等等理由,處理一兩個“替罪羊”就把事情矇混過去了。沒想到江南鬧倭寇,朝廷啟用戰備糧倉和儲備物資。為了不被揭發,各級官員上下其手,能隱瞞的隱瞞,能矇混的矇混,能打招呼的打招呼。就連司禮監和皇帝也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當做什麼也不知道。能用的糧食就用,能處理的糧食經過處理後就用,真的不能用的糧食找一個藉口處理了。就算是這樣,依然還有許多的糧食來不及處理。不但是中央的糧倉,就是地方各級的衙門還有不少不能吃的糧食存在。

李丁告訴秦泰一個秘密,當初秦泰找來的那個寶藏,幾乎所有的東西換成現金之後,都用來購買軍糧。這種朝廷發下來的糧食,不管是北方運來的,還是南方官倉裡的,都不能給將士們食用。所以胡宗憲早在好多年前,就暗自挪用官方的銀子私下購買可以食用的糧食充當軍糧。為此胡宗憲故意讓倭寇攻擊一些衙門,反正衙門裡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了。一旦這個衙門受到攻擊,就可以把所有的損失一股腦兒的算在倭寇頭上。不但可以上報子虛烏有的損失,還可以把官銀購糧的事情矇混過去。有了秦泰的寶藏之後,胡宗憲不用在這麼做了。用真金白銀,從地方豪強和糧食販子手裡購買糧食,將士們吃飽了才能拼命打仗。

為了不影響前線戰事,胡宗憲擅自把每一年收上來的糧食當做存糧充當軍糧。而這些年上繳朝廷的“漕糧”其實是不能吃的大米,也就是朝廷運到江南的所謂中央糧倉庫米。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不但差不多花光了秦泰的寶藏,而且也用光了江南各級衙門裡的糧倉裡的可以用的大米。李丁不需要在監管糧倉和糧食,所以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了。

秦泰在聽了李丁的話後,分析了一下前後,終於有了一個清楚的脈絡。現在譚綸用來賑濟老百姓,安置部隊將士的糧食其實就是胡宗憲退給朝廷的糧食,或者是江南糧倉裡的那些糧食。這些糧食不但不能食用,而且拿出來的話會引起很大的麻煩。那些被“馬三刀”殺頭的官兵,一定是手腳並不乾淨的人。他們或者是管理糧倉的官兵,或者是押運糧食的官兵,他們本來想從中牟利的,沒想到發現了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為了不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者是不想過早的讓人知道這個秘密,所以他們被押送到刑場殺頭。剛好被“馬三刀”發現了,“馬三刀”又耐不住好奇心翻看了所謂的證據。發現了其中的奧秘,所以才會有後來的事情。

秦泰有點想不通,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要是想暗地裡處理的話,放一把火或者製造一些意外就可以了,不用這麼大費周章。要是不怕被人知道的話,何必殺了這麼多的官兵?

仇小球回來了,不但帶來了晚飯,而且打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