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2部分

名當官。第三次是為老師高拱守孝後來吏部要求恢復官職的。沒想到這一次讓鄒雲標名聲大振,幾乎成為了大明無人不曉的大名人。當他第四次回京城的時候,已經是張居正下臺之後的時候了。吏部讓他回來擔任專案欽差,去張居正家裡查抄張居正的家產,鄒雲標不願意去。他的理由是他和張居正沒有個人恩怨,他也不反對張居正的萬曆新政,更加不會因為個人的怨恨報復張居正。他的理由振振有詞,讓心裡本來就不安好心的小皇帝再一次生氣,這一次小皇帝沒有打鄒雲標,把鄒雲標徹底斷送了前途。從此鄒雲標安心當一個世外閒人,為老師高拱和張居正這個偶像寫書立說,成為了一個評論歷史的局外人。鄒雲標還勸說哥哥鄒元標離開官場,離開這個萬惡的上層社會,兩兄弟後來各自成家,都活到了八十多歲。清兵入關後兩兄弟不但散盡家財協助明軍對抗清軍,而且在被俘後先後絕食自盡,真的做到了比大明官員更加有骨氣。

第一回 真假公主一

秦泰這一次和好友張居正會面可以說是十分的不順利,幾乎可以說是不歡而散。張居正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和藹可親,把秦泰當做自己親人的張居正了。當初張居正和秦泰成為好友雖然絕大多數的因素是因為他們志趣相投性格相近,但是也包含了張居正把秦泰當自己子侄看待的情感。張居正是家裡的長子,卻不是家裡最大的一個孩子,張居正的父親先娶了一個大家閨秀再迎娶了張居正的生母。也就是說張居正的生母不是張居正父親的原配而是填房,所以在張居正上面還有同父異母的三個姐姐。在古代男女結婚都比較早,女子十三四歲訂婚嫁人的比比皆是,男孩子也經常有十五六歲就已經是父親的。張居正最大的一個外甥只比張居正小六歲,秦泰當張居正的晚輩是綽綽有餘的。張居正一邊把秦泰當知己好友看待,卻在生活上把秦泰當自己的子侄照顧。那時候的張居正幾乎是寵著秦泰,張夫人也說張居正把所有的父愛幾乎都給了秦泰這個外人。秦泰在當時就算有一些不同的建議也會十分婉轉的提醒張居正,就像兒子勸誡父親那樣,張居正也會及時改正。

可是如今的兩個人無論是年紀和身份上,都有了巨大變化,這就導致了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漸漸成熟的秦泰看待問題越來越尖銳,而且眼光十分毒辣。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是關鍵所在,除非不說不然一開口就是切中要害。往往都是一些張居正不願意提及或者是正面回答的問題,把張居正弄得十分尷尬和狼狽。張居正自從當上了內閣首輔之後,無論是做事還是想問題都喜歡獨斷專行,已經很少有人敢這麼正面針對他的了。秦泰不是朝中官員,更加不是張居正的手下,所以敢直言面對張居正不想提及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張居正的錯,但是張居正多多少少起了一些推波助瀾或者放任不管的責任。不是張居正不想管,而是張居正不敢又不能管這些事情。其實說白了很簡單,這些問題當初秦泰和張居正就商量過,但是當時張居正不是內閣首輔,可以在一邊說風涼話。現在張居正是當家的一把手,不能把這些事情公開,更加不能在這個時候把問題挑明瞭。

所謂的問題不過於三點,吏治、朝野和河工。在大明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官員貪汙的問題,地方衙門盤剝老百姓,中央六部衙門層層剋扣中飽私囊,皇室侵佔土地,與民爭利。這都是吏治上的問題,也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不過在大明朝更加嚴重,隨時有爆發的可能。張居正年輕時就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但是總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秦泰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對吏治的懲處決心。但是秦泰的行為讓他成為了官場的異類,不久之後秦泰成為了官場的公敵,秦泰一次次被打壓,最後被迫離開官場。張居正從原來的支援到後來的惋惜和同情,最後只好對秦泰不管不顧。從那時候起張居正其實已經背叛了秦泰,放棄了他和秦泰當初的理想,也就等於背叛了張居正自己。

朝野說白了就是官民之間的距離,特別是最大的官皇帝和老百姓之間的矛盾。老百姓每天為自己的生計忙活,為了不餓死幾乎拼命的掙扎。可是各級官府和皇室不用幹活就可以吃好的喝好的,而且隨時可以欺壓老百姓,這已經讓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不服氣了。這些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蝗災、瘟疫幾乎沒有斷絕過,可是朝廷的稅收依然要收不能少半分,更有一些地方反而加重了稅收。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交不上稅收只好賣地賣兒賣女,活不下去了就一家人一起死。這種事情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比比皆是的事情。不光一些土地貧瘠的地方有,就連魚米之鄉的蘇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