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6部分

ibm於1981年提出的。讓微軟rì後一飛沖天的pccāo作系統——dos,正是比爾蓋茨和ibm合作的結晶,主要針對的就是ibm的pc電腦。另外個人電腦主要部件——硬碟、記憶體等最早都是ibm研發設計出的,ibm的thinkpad系列膝上型電腦更成為商務人士器重的典範作品,可以說沒有ibm,就沒有如今的jīng彩紛呈的it世界。

可ibm這家百年老店最近也遇到了危機,90年代初。由於pc平民化趨勢加快。電腦市場群雄並起,ibm這頭龐大的藍sè巨象(ibm標誌sè為藍sè)遭遇了經營連續虧損,士氣低迷的大危機。危急之時,ibm高薪聘請了新總裁郭士納,這位“外行人”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在半年內裁減了45萬名員工,還做出最重大的調整,就是徹底改變ibm的經營方式,從一家硬體公司向著軟體諮詢和服務方向做轉變。

1995年以ibm35億美元收購蓮花軟體公司為標誌,創下當時軟體業最大單筆收購金額後,ibm一發不可收拾。企業經營全面轉向為大中型企業提供超級計算機、伺服器、大型機、各種軟體和服務。而對旗下曾創造輝煌業績的個人電腦業務越來越視同雞肋,不時傳出準備出售的風聲。/

這種情況下,因為奧委會top全球夥伴計劃找上門來的星雲電子敏銳察覺到ibm的意圖,於是提出願意接手ibm奧運贊助商位置意向後。也表示想全盤接手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意願。從感情上講,ibm對放棄個人電腦業務很是不捨,畢竟pc中眾多革命xìng發明都是誕生在ibm的實驗室裡,是它的親生兒子。但在理智上,ibm卻知道拋棄這個“兒子”勢在必行。

如今it製造業已進入國際分工的超大規模生產階段,成為普通電子消費產品的一員,哪家品牌xìng價比高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美國本土生產的個人電腦品牌由於人工成本高昂,完全失去了競爭力,只有委託臺灣、中國等地代工生產。但隨著技術擴散,許多代工廠商已不滿足於當個單純的打工仔。紛紛創立起自己的品牌。中國、韓國、臺灣等地新崛起的電腦品牌攻城略地,現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個人電腦公司裡他們已佔據了大半江山,而ibm除了還有些品牌價值外,市場份額卻急劇萎縮。

現任ibm總裁彭明盛幾乎完全繼承了郭士納的衣缽,對於pc業務這種費力不討好的結果很不滿意。他認為自己憑藉數十年管理的經驗,已為藍sè巨人找到了一個價值更大的市場,不僅為企業提供與it相關的服務,並進一步幫助企業改變商業流程,外包其核心業務以外功能部門就勢在必行。

他和星雲電子談判過程中,對於中星集團宣揚的“星計算”、“物聯網”和“智慧時代”(楊星汗。這其實還就剽竊ibm幾年後提出的“智慧地球”)等概念非常感興趣,覺得這些讓ibm近一步貼近客戶,為企業客戶提供it諮詢和服務的理念非常吻合,也對星雲電子的能力刮目相看,覺得將個人電腦業務交給這樣一家企業也算是給“兒子”找了一個好歸宿。

於是雙方各取所需。與楊星前世ibm最終出售個人電腦業務給聯想集團結局殊途同歸的是ibm的個人電腦品牌還是下嫁給了一家中國企業。但略有不同的是由於ibm和星雲電子地位相當,雙方達成的是一攬子合作協定要廣泛的多。協議中ibm除了出售旗下個人電腦業務外。還同意和星雲電子達成多項互換專利,交叉使用的協定。

要知道ibm在個人電腦cpu、硬碟、記憶體、液晶顯示器上都擁有大量專利,是連續多年全美申報專利最多的公司,也許它在某些親自發明的技術領域喪失了市場競爭力,但依靠這些專利授權依舊能獲得不菲的收入,這些專利就是罩在後來者頭上的緊箍咒,讓他們難以大展拳腳。

而現在ibm看重中星集團掌握的大量關於互聯、智慧、感知領域的技術,拿出自己的專利和中星交叉使用,覺得並不吃虧,並且中星集團還把集團內龐大的it軟硬體維護合同也交給了ibm。有共同的利益在手,中星集團終於可以確保在it專利領域保證處於不敗之地,ibm也成為繼rì立和高通等企業之後中星集團的又一大戰略合作伙伴。

當然外界評論一致認為這場交易中星雲電子佔了不小的便宜,因為一家成立還不到十年的公司,如今能跟ibm這個藍巨人平起平坐不說,還把它最有名的個人電腦品牌收入囊中,此前一直將銷售重心放在膝上型電腦上的巨星電腦此時在國際市場份額並不高,國內銷量還在聯想之下,如今卻坐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