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打算獨立承擔。這次幫助印尼華人,他想當主角,除了民族感情外,就是在打東南亞華商的主意。此時丟擲這個計劃,除了轉移李顯揚的注意力外,也正好利用機會大肆宣傳,吸引東南亞華商的投資眼光。
這次亞洲金融風暴是危機但也是機會,楊星趁這次風暴在外匯市場上狠賺了一筆,利用這筆賺來的錢充實他事業的基礎,發展實業一直是他的目標。取得了國內信用支援的中星國際,對於收購山一證券的計劃,最大的資金問題已經被克服了。不出意外,肆虐的亞洲金融風暴最遲明年也會結束,回到正常的經濟執行軌道上來。那時的中星國際旗下各企業就不能一直劍走偏鋒,始終要回到各自的主業上來發展。必須確定好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楊星和他的手下早就開始再為此事做準備,最後達成的一致意見就是立足香港,走向世界,而立足香港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香港建設中星國際香港本部所在的產業園區——天空星城
這個計劃實際上早就在楊星腦海裡浮現過,他第一次站在啟德機場外對手下發出豪言時,一半是為了激勵大家的鬥志,另一半也是他心底的渴望表現。當初集團為了順應現代化生產企業集約化,一體化,上下產業鏈交融的趨勢,吸取韓日等國大型企業從原料到製成品,從大學研究室到企業產成品上下游單位移動距離最短,效率最高的經驗,打造了在五大核心城市內集產、學、研、銷於一體的大型產業園。經過一年多的實驗,效果非常明顯,無論是生產效率的提高,還是“零庫存”的儲存成本減小,或是根據實際銷售和採購採用的電子集中採購和柔性生產線等,為企業大大減少了成本,在國內製造業中成本控制傲視群雄,而且加工水平也在飛快的趕上韓日等製造業強國,因此接到的海外代工訂單絡繹不絕。
所以楊星考慮在香港複製成功經驗再造產業園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他心底還有一個遺憾想彌補。透過他接觸的材料得知,前世香港經濟經過亞洲金融風暴的摧殘後,始終沒找到一條適合香港發展方向的道路,曾經沉澱在香港人血液中的吃苦耐勞精神和不惜一切代價創業的勃勃野心都被無休止的政爭和好逸惡勞的思想漸漸耗光。很多香港年輕人熱衷於金融業、地產業等既享受又來錢的工作,導致香港經濟空心化、去產業化、金融化,完全依賴於世界金融市場,由此造成的後果是每次國際金融危機襲來,香港就大傷元氣,週而復始。隔壁的內地省份卻埋著頭一直大力發展製造業,結果十年後,香港不要說與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新加坡攀比,就連緊鄰的廣東省的GDP都後來居上超越它了。
第一部 初出茅廬 第二百二十五章 天空星城
第二百二十五章天空星城
香港作為中星國際的總部基地,楊星當然也會替這座城市的未來考慮一些。(。TTZW365。COM閱讀網)他不是什麼憂國憂民的大人物,但沒人不願意自己的公司總部位於一處欣欣向榮,新穎別緻的成長型區域中。他的設想是,利用改建觀塘老工業區的機會,在此處引進高科技產業鏈,升級成為一座高科技的工業區,使它重新煥發活力,這也是給香港政府未來發展提供未一種新思路。
楊星一直認為一個大城市的經濟發展始終是要靠實業來支撐的,金融資產變來變去並不能真正創造實際價值,充其量不過是數字遊戲,它只能是實業的補充,而不是實業的代替。身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臺灣和韓國對此的態度就一直很清醒,特別是跟香港各項指標都很接近的新加坡更是如此。新加坡主權基金新加坡投資局和淡馬錫控股的多年投資重點都集中於實業投資特別是高技術專案。淡馬錫控股的子公司新加坡特許電子在晶圓製程方面只差英特爾一年的距離,雖然連續虧損多年,淡馬錫控股也沒有讓它破產關閉的意思。
相形之下,香港除了玩具、電子代工業、服裝加工、轉口貿易外的主要實業都乏善可陳,特別是工業製造方面只有一些消費類的輕工業產品。即使這樣,這些企業中的大部分也移師就近的廣東深圳、順德等地,形成了香港開店、大陸設廠的前店後廠的格局。但這只是看重大陸熟練而廉價的人力資源,擁有亞洲排名前十位的多所大學,但香港又有幾家國際知名的高技術企業?
楊星知道現任港府高層官員對此也是有一定認識的,出臺了不少吸引高技術企業的計劃和政策,只是時運不濟加上發展過程中受到不少因素的干擾,在前世香港一直沒能發展成高技術的創業城市。現在楊星就是想利用中星國際地處香港自由港的有利條件,比較順暢的引進國外高新技術,繞開西方對國內的技術封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