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各戶能過眼前這樣的生活,當然也是和蘇松一帶的布匹生絲貿易有關。
遼陽的貿易戰,打的就是蘇松常一帶的特產!
“東主,現在城裡生意景況都不大好,布廠絲廠已經倒了不少,最少也是先行關張,解散工人,看看風色,只有一些大廠直接有海船或是能對外貿易的,還是繼續開工,不過因為遼陽已經不買南貨,這邊的生產減少了很多,就算繼續開工,也是減低了產量,不敢再如以前那般生產。”
蘇州本地的那個情報人員,此時也湊過來介紹情況。
王國峰的模樣就象是一個到蘇州來看市場的外地東主,找了一個本地人來了解情況,是以這樣邊走邊說,並不扎眼。
“傾銷的情形如何,這個月過來多少布?”
遼陽的經濟戰當然不可能直接往蘇松常這邊賣布,這裡是大明最大的布和棉花的產地,直接過來豈不就是笑談?
中軍部是先往北方傾銷,趕上倒春寒的時候,大量的遼布突然在各地的順字行發售,松江棉布價格最低的要二兩銀子以上一匹,遼布最低檔的只有松江布一半左右的價格。
這個價,就算百姓用麻布不塞棉花,也是便宜不到哪去了。
這個時代,並不是人人都穿的都棉袍,就算幾百年後,所謂老少邊窮地區還有相當多的人家連麻布衣服也穿不起,一家只有一兩件衣服,輪流穿著出門的事,並不是奇聞怪談,而是實際的事實。就算是十分寒冷的地方,棉襖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奢侈品,更不要說那些禦寒效力極佳的皮毛衣服了。
第901章 糧價
遼陽這一次在北方低價傾銷棉布,算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這個年頭的冬天可不象後世,不要說一個府州凍死多少,凍死人是按村莊算的,哪一年冬天一個莊上不死十個八個?若是荒年成年人也得凍餓而死不少,原本就是肉食不足,身體禦寒氣的本錢不厚,加上沒有棉襖等禦寒衣物,零下幾十度的溫度當然也不可能有暖氣,被褥也不厚實,小孩和老人最容易被凍死,一旦感冒,引發肺炎傷寒等疾病,無非就是等死了,各地的中醫水平參差不齊,庸醫最多,死人太常見了,一家子生十幾個孩子,能長大成人的只有三五個,貧苦人家的老人很少活過六十,此番遼陽棉布大量販賣到北地,價格十分低廉,以往買不起的也能湊些錢買些,同時弄些棉花,縫紉成襖,用來禦寒的效果當然比麻布強得多。
若是稍有些錢的,趁著棉布便宜,多買一些,縫一些厚實的大被子,在這個年頭,一床被褥也是一戶人家象樣的財產,陪嫁若是能陪幾床被子,那可是中產以上人家才能有的豪奢之舉。青黃不接時,棉襖,被子,都可以拿出來抵當銀兩,這在後世是不可想象之事,在當時卻是習以為常。
遼布一傾銷,江南的布當然是首當其衝,受到嚴重的打擊,往常的銷量開始直線下降,從降三成,到降五成,再到降七成,王國峰出發時,遼布已經搶了江南布七成以上的市場,估計繼續買江南布的是一些頭腦固執的頑固,也可能是批發商人前帳未清,不得不繼續進貨。
遼布是從最低端到最高階,所有的布的質量比江南布同等都要高出一籌,價格從低三成到低一半還多不等,這樣的情形下,江南布能有市場才是活見鬼。
絲織品也是一樣,在遼東絲廠規模大,品控也好,這幾年不停的種植桑樹,訓練屯民採桑養蠶的技術,雖然在高階市場還沒有辦法和江南比,在中低端市場,遼絲也是不遑多讓了。
這兩樣重拳打擊下來,已經對江南形成了致命的打擊,加上物流費用增加,保險和金融一起增加,甚至拒絕江南商人投保,對外貿易的海船已經有七成是順字行和四海行在掌握著,對外貿易的渠道也漸漸落在遼陽手中,江南的海外貿易也被削弱極多,整個江南幾府的大世家和商人們已經是在大量失血了。
在夏初時,遼布終於反過來賣到江南了。
江南人也不是個個都是有錢的東主,也是以小民百姓為主,雖說遼布的傾銷影響了他們的生計,可人人還是要吃飯穿衣,遼布千里迢迢的賣過來,反而比本地布要便宜的多,質量也是沒得說,比本地布還強,這樣一來,誰還願意買本地的布匹?
再者說,也不是人人家裡都在布廠商行裡做活計,雖說心裡不是很舒服,可遼布還是迅速開啟了市場。
一邊走,那本地情報人員又道:“這陣子,打行和我們打了五六次,打死十來個,官府不管,大戶亦不管。不過死的人全是他們的人,恐怕知道厲害,不會再過來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