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倡,是個不錯的東西,將來書院建成了,再弄個碑文,那他姜元吉的好處就大了,想到這個他也就沒了顧忌,直接為書院起了名字。

“好名字!不過楊三還有一事請教。”

見姜元吉的興致高了,想到在楊家莊園的醫學館,楊猛又有了新的想法,將兩者合二為一,也不知可不可行?

“何來請教之說?三爺有話就問,元吉知無不言。”

興致大好的姜元吉,也是敞開了心扉,這事兒上去之後,自己就是想呆在宜良,怕也不成了。

“楊三在莊子裡,建了一個醫學館,請了宜良名醫劉一貼開館授徒,不知這醫學館,能不能與明湖書院合二為一,也好培養些濟世的人才。”

建這個書院,楊猛雖說是被姜元吉趕上去的,但這事兒總的來說,對楊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銀子只要自己的買賣還能做,就不算事兒。

但是開這個書院,可不是為大清朝廷培養人才的,楊猛要把他變成自己的人才基地,從治病救人到造槍造炮、統治雲南,現在他最缺的就是人手。

窮困的書生,讀書的目的就是改變命運,而在大清要想透過讀書改變命運,做官是唯一的途徑,楊猛可不想把自己建的書院,弄成一個培養貪官汙吏的地方。

把醫學館併到書院,也是一種嘗試,只要這姜元吉沒有劇烈的反應,以後楊猛會加進去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

“可以呀!怎麼不可以呢?治病救人跟讀書做學問一樣,都是濟世之道。讀書之人未必個個都能取得功名,學些醫術不但能治病救人,還能養活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這個姜元吉沒有很大的反應,做郎中也是要讀書識字的,這書院與醫學館,並沒有衝突的地方。

第六十章 耕讀傳家

“可以就好!還有一事不知楊三當不當問?”

有些事情,還是要試探一下,姜元吉就是讀書人出身,而且還算是個成功的讀書人,做到這一縣父母的位子上,有些東西他要是接受不了的話,自己就要謹慎行事了。

對於大清,楊猛有太多的不解,後世的行事方法與大清的禮法,有很多相悖之處,許多忌諱的東西,他都不清楚,這個時代需要他一點點的熟悉,一點點的融入,做出頭的椽子,爛的也快。

楊士勤溺愛兒子,許多東西都能容忍,再者楊家是商人,對許多禮法上的東西都不太重視,楊猛想融入大清,又不想被改變太多,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試探了。

“三爺只管問,咱們之間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在宜良苦熬了幾年,這些日子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姜元吉心情大好,說話也多了幾份豪氣。

“楊家在宜良的產業,主要是以田莊為主,將來書院來了讀書人,供養方面就從田租裡出,而這些書院的學生,也可以教授農人子弟讀書識字,一來可以謀些收入,二來也算是報答耕種的莊農佃戶。

宜良素有滇中糧倉之美稱,但土地出產卻是差距懸殊,一畝良田抵得上三五畝山田。農學的東西,不知道可不可以讓書院的學生普及一下,教授給農人一些好的耕種方法,這地裡的收成多了,書院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供給上也不會出問題。”

說話一直是楊猛頭疼的事兒,這拽文說話很難為人,可說的太直白了,成事的難度也就大了,說話遮遮掩掩,也是和官府中人打交道的必修課。

糧食是個大問題,無論是招徠人手,還是豢養刀手,都需要大量的糧食,楊家佔了宜良半數的田地,這出產越多,養活的人口也就越多,楊家的發展也就越快。

原本週家的良田,可以繼續種糧,可種植鴉片的山田,該種些什麼作物,楊猛也沒個頭緒,問莊農佃戶,他們也只有一個回答,那就是糧食。

改造農具、規劃種植的作物,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好法子,楊猛知道該怎麼做,可具體的細節他就不清楚了,藉助書院的力量,來辦這件事,也能試探一下讀書人的本事。

楊猛的意思,姜元吉也大致理解了,可這個問題他沒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耕讀傳家是好事,歷代也不乏一些農學的著作,朝廷也重視這個,但是讓書院的學生去做這個,是不是有辱斯文呢?

士農工商,雖說耕種排在讀書之後,但土裡刨食畢竟是個下賤的營生,讓一幫子讀書人和莊農佃戶攪在一起,好說不好聽啊!

“這事兒元吉也不敢妄下結論,這幾天不是要到總督大人那裡求字嗎?我順帶著提一提,總督大人做過嶽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