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楊猛籌備好了西山書院,兩個月的時間才打造了幾十把樣刀,對此楊猛極度的不滿意,帶著人手耷拉著臉來到西山,看到打造的樣刀之後,楊猛的臉色才好看了一些。
刀做的不錯,比起上次葛仕揚拿給自己的那些垃圾貨強了百倍,但看著一把把明晃晃的鋼刀,楊猛還是覺得有些不太滿意。
幾十把刀裡,各式各樣的都有,單手刀佔了絕大多數。從清軍配置的腰刀、單刀。到各族山民用的平頭刀、緬刀。楊猛能看的上眼的不多。
楊猛衡量這些戰刀的標準也很簡單,那就是殺傷力,新軍裝備的進口刀,全部是單手刀,騎戰那些刀還算湊活,步戰的話,單手刀的殺傷力遠不如刺刀。
單手刀的重量一般就是兩三斤,四五斤的就算是重刀了。別覺得四五斤不算重,大部分的雲南新軍,都玩不轉四五斤的單刀,不是腕力、臂力強悍的主兒,拿著重刀上戰場,那就是找死。
一個劈砍的動作,刀重了腕力又不夠,對手一個格擋,就能磕飛你手裡的單刀,而且單手刀用於格擋。防禦力也不夠,用握把的位置。也很難擋住刺刀的突刺。
單手刀想要好使,重量就得輕一些,想要減輕單刀的重量,就只能從刀身的寬窄和厚度上下手了,刀身過窄、厚度太薄,這樣的刀打造的難度也就變大了。
而且想打製合格的單刀,對鐵匠的技術要求極高,過於注重鋒利度,一旦淬火過度,刀身就沒了韌性,很容易折斷。韌性夠了,淬火不到位,那刀刃就不夠鋒利,雖說刺死砍傷,是冷兵器作戰的原則,但刺與砍的難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把刀交給普通人,怎麼也能砍上幾下,而刺殺沒有長時間的練習,很難做到一擊必殺。
格擋劈殺這些最簡單的招式,才是白刃戰之中保命和殺敵的至寶,單手刀在白刃戰之中的殺傷力,就遠不如刺刀了。
依據這個標準,除了幾把匕首、馬刀,大多數的單手刀被楊猛掃到了地上。
最終被楊猛選中的匕首有兩把,一把單刃刀狀匕首,一把雙刃劍狀匕首,這兩把匕首符合後世軍刀的設計,可以用!
而騎兵用的馬刀,楊猛還是看好峨羅斯的哥薩克騎兵刀,無他看著順眼而已,騎兵刀這是經過歐洲國家實踐的,不用再做什麼改進,只要找好了刀型,直接仿製就是了。
剩下的雙手刀,就是選擇的關鍵了,桌上剩的雙手刀不多,只有三五種,一個就是苗刀,這苗刀與倭刀有七八分像,楊猛打眼一看,就不怎麼喜歡。
“打造一把苗刀需要多長時間?”
這是楊猛進了西山說的第一句話,葛仕揚也能感受到領主大人的不快,但有些事情是無法加速的,打製這些刀劍,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少了一道工序,刀劍的質量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用鍛鐵做材料,三個熟練工匠至少需要兩到三個月,用鋼材打製,也需要一個多月。”
葛仕揚據實回答了楊猛的問題,在楊猛看來,打製一把戰刀,兩三個月的時間太長,一個月的時間也不短,這苗刀不可取。
“這是什麼刀?”
“八旗戰刀,這把刀的款式得來不易,馬戰、步戰都能用,殺傷力也不錯,打製的時間跟苗刀差不了多少。”
這八旗戰刀,跟小型朴刀差不多,大概有個六七斤的重量,四五十公分的刀柄,帶著七八十公分的刀刃,手感相當不錯。
拿起這把八旗戰刀,楊猛試了一下,威力也不錯,雞蛋粗細的硬雜木槍桿,一刀就能劈斷,而且刀刃依舊完好,照這個鋒利程度,就算不能把人一劈兩半,剁個人頭什麼的,也算夠用。
這刀雖然不錯,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攜帶不是很方便,掛在腰裡抽刀費事,背在身後更費事,白刃戰講究的就是一個速度,慢了一拍,丟的可能就是命。
將刀隨便插在地上,楊猛覺得這趟西山來的不值,只選出了兩把匕首,一把馬刀,用作步戰,這幾樣都不怎麼順手,剩下的那幾把雙手刀,看款式就不怎麼實用,楊猛也沒心思繼續試刀了。
抽出自己腰間的鬼頭刀,楊猛沉聲問道:
“這樣的刀哪個會打?”
這把鬼頭刀還是大哥楊勇跑馬幫的時候,給自己蒐羅的,當時花了幾千兩銀子,這把刀絕對是把寶刀。楊猛的鬼頭刀,也是把雙手刀,只是他的力量較大,一直當做單刀來使用罷了!
一掌寬的刀身,三分厚的刀背,五寸長的刀尖。佈滿雲紋的刀身。銳利異常的刀鋒。削鐵如泥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