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此刻圍觀這場治水活動的可不單單是普通網友們那麼簡單。
由於這次治水專案針對的是一條汙染了幾十年的劣V類水體,外加這條塘河水系總長突破上千公里。
這種長度的汙染水系一旦被成功治理好,那麼這種利用【去汙水草】進行河道水系治理的案例可就能順理成章地向整個華國,乃至全世界的汙染河道進行推廣了。
因此,當各大熱門頭條都在推送這場空前的河道治理活動時,來自華國各地的水利、環保專家,以及各地水利局的工作人員都參與到了這場直播圍觀當中。
“短短30分鐘就把汙水淨化到能夠直接飲用的地步?”
“如果這種【去汙水草】能夠在咱們這邊推廣,那麼縣裡的幾條頑固汙染河道的治理方案可就有著落了!”
“是啊!最主要的是這種【去汙水草】除了能淨水之外,對於水體裡的淤泥還有出其不意的加固作用。”
“要是河床底部的淤泥都能像直播畫面裡這樣,都夠凝結成板塊,那麼傳統的清淤方法可就要徹底告別歷史舞臺了。”
這些專家學者口中的傳統清淤方法,其實就是華國目前最常見的河道治理、疏通方式,總共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稱作“圍堰”,採用袋裝砂土疊築的方法,在需要清理的河道上下游進行臨時的堤壩鑄造,將河道斷流。
第二步叫作“抽水”,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大功率的汙水泵,將截斷的河道汙水給徹底抽乾,讓河床底部的淤泥徹底暴露出來以便後續清理。
第三步就是“清理轉運”,使用特殊的吸汙泵將河床表面的淤泥給抽走,然後利用大罐車將淤泥運到指定的地點進行堆放。
當然了,由於這類特殊的吸汙泵造價高昂,許多地方的河道治理都沒辦法花大資金引進這種清淤裝置。
大部分河道的治理,都只能退而求其次地採取更加落後的機械作業方式。也就是咱們時常見的,利用挖掘機和渣土車進行淤泥的清理轉運。
當然了,一些河道窄小點的,河水不是那麼深的河道,大多不需要進行“圍堰”築造臨時斷流堤壩這種費錢費力的辦法。
很多地方治理河道時都是直接派挖掘機開下水,對河床底部胡亂地挖掘一氣,然後把淤泥丟到諸如運沙船之類的船體上進行淤泥轉運。
只不過,這種簡單粗暴的作業方式,帶來的二次汙染卻是十分嚴重。
像液態狀的淤泥在運輸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滲漏、遺落的現象。
要是轉運的罐車、運汙船密閉性不好,那幾乎是運一路,這淤泥就得灑一路!
外加挖掘機的剷鬥,對於液態的淤泥本來就是一鏟漏一半,作業效率可以說是低下的令人髮指。
以至於這種傳統的清淤方式在華國推廣了幾十年,到現在都沒冒出特別好的河道治理案例來。
可是沒辦法!
誰讓華國的汙染水系太多了呢?
要是採用別的高科技清淤手段,那麼需要耗費的治理資金可就海了去了。
雖然近幾年華國對於環境保護越發地重視,但是想讓這種傳統的清淤方法徹底淘汰,總得找到有效可行的替代方案吧?
可是任憑各種專家、學者怎麼研究策劃,都沒辦法得出比傳統清淤方法更有效的後續方案來,這才讓這種粗獷、豪放的傳統清淤方法在華國橫行了幾十年。
當然了,不僅僅是華國對這類河道淤泥沒有辦法!
即便是國際上,到現在也沒研究出什麼高效可行的清淤技術。
就拿英格蘭那條泰晤士河來講,當初這條流經首都藍敦的英格蘭人母親河,在19世紀的時候可是惡臭地不比眼前的塘河好到哪裡去。
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泰晤士河,沿岸垃圾更是隨意堆放,臭氣燻得英格蘭女王都差點閉氣過去。
沒辦法的英格蘭政府,只能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河道治理。
至於他們的治理方法也是相當粗暴!
就是每隔幾公里距離,就在河道旁設立1座小型的汙水處理廠。
好傢伙!
一共402公里的河道,到最後居然一口氣建起了數百座汙水處理廠,直接按照量變引起質變的方法把泰晤士河的汙水問題給徹底解決了。
可惜的是汙水問題是解決了,但是底下的淤泥還是沒多大進展。
哪怕是進入到21世紀,只需要你往藍敦遊一趟,就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