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部分

間,南皮張氏兄弟成了新聞人物,官場士林莫不津津樂道。張之萬本坐鎮在清江浦督辦漕運,馬新貽被刺後才來到江寧。

張之萬書讀得好,學問優長,但膽子小,辦事不夠幹練。其堂弟張之洞有其長而無其短,故後來所成就的事業也比乃兄大。接奉上諭後,張之萬深知這不是件好差事,論他本人的意願是決不想插手,但聖命難違,只得硬著頭皮上任,在路上便作好了打算:暫時應付一下,等鄭敦謹和曾國藩來後,由他們去處理。一應付,他就發覺這個案子果然難辦。那一天,他和魁玉提審張文祥。問張基本情況時,他答得很爽快。當問到有沒有人指使的時候,他笑了一下,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朝,要殺要剮由你們的便,你們也不必再問了,我也不會回答。”再問,便緊閉嘴唇不做聲,任動刑拷打亦不說。這明擺著是有人在背後指使,但打死不說,也拿他無法。張之萬無計可施,魁玉也想不出好辦法。後聽說曾國藩要來接任江督,便都懶得再審了,且聽大學士的主意。

“張大人,刺客的確說過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話?”曾國藩認為這是一句關鍵性的話。

“老中堂,張文祥的的確確這樣說過。”張之萬聰慧的眉眼中流露出疑慮的神色。

“外間傳說,在審訊張犯時,他說過,馬穀山與新疆回部有聯絡,你聽說過嗎?”曾國藩想起吳汝綸說的傳聞。

“我沒聽說過。”張之萬斷然否定。“現在江寧城裡謠諑紛紛,回民多姓馬,有人就附會馬穀山是回人,信天方教,進而說他通回部。這純是瞎扯,是對馬穀山的誣衊。”

“到底是同年,在大是大非上對馬新貽的維護毫不含糊。”曾國藩想。他以懇切的態度對張之萬說,“張大人,這件案子你已審過多次了,如何定案,你拿個主意吧!”

“不,不,主意要由老中堂拿!”張之萬急了,他以為曾國藩是要將他推出來。“我和魁將軍雖然審過張文祥,但他要害之處始終沒有透露過一句,不能定案。”

“我看這張文祥多半是個無賴,馬穀山要整頓社會秩序,無意間在哪裡傷害了他,他便起了殺人之心。張大人,你說是不是?”曾國藩望著張之萬。他沒有和張之萬共過事,對這個漕運總督充滿了欽佩之情。年輕時曾國藩也曾日思夜想中個狀元,一舉轟動海內,誰知殿試列入三甲,雖說後來得力於勞崇光進了翰林院,但終生對同進士出身都感到遺憾,因而對於狀元,他從心裡尊敬。他的這種心理,與左宗棠截然相反。官場上廣為流傳一個故事。

左宗棠初為閩浙總督,巡視海疆,來到溫州府。溫州城內大小官員一個個具名刺等候接見。按通例,當由大到小。左宗棠先拿來溫處臺道道員名刺一看,見上面寫著“道光乙巳科進士前翰林院侍讀”字樣,眉頭一皺,將名刺擲於一邊,再拿起溫州府知府名刺,見上面寫著“咸豐壬子科進士”字樣,他不做聲,又把名刺放到一邊。第三次拿起的是永嘉縣令的名刺,又是一個進士,他連名字都不看,又換了一張,這下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張名刺是永嘉縣丞黃唯清的,他的履歷上寫著舉人出身,左宗棠放著道員、知府、縣令不見,卻先召見縣丞黃唯清。黃唯清進來時,一向傲慢的左宗棠顯得很客氣。問他官員中是進士出身的好,還是舉人出身的好。黃唯清答,舉人比進士好。左問何故。黃說:“大凡人在作秀才時,整個心思都在經營八股試帖上,此外無暇顧及。待到中進士,則即刻授官,成天忙於應酬簿書之中,亦無心鑽研學問。最好是鄉榜告捷,胸襟始展,志氣甫宏,經世文章、政治沿革都有充分的時間潛心研究,到時出仕及膺任顯要,可從容施展胸中抱負,極少尸位素餐之徒。”

左宗棠聽後拍案叫絕,連聲稱讚:“好,這真是一篇好議論,我今天有幸聽到,足下在晚近中真不愧為佼佼者。”送黃唯清出去後,又對左右說:“此間好官,僅一黃縣丞。可惜,這樣有見識人竟屈抑下僚。”

這番話傳出去後,令兩浙官場啞然失笑。

這時張之萬聽曾國藩這麼一說,正與他的思想相合。他為人較厚道,篤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聖教,這樁案子,他自己不想多插手,也就不慫恿別人深究。“老中堂分析得有道理。馬穀山為官多年,豈無仇人?有時結怨於人,自己還不知道。世間群氓中心腸歹毒者大有人在,他拼卻自己一死,什麼事幹不出來?我想老中堂審幾次後若實在不能突破,以後就這樣上報朝廷,也說得過去。”

“真是個膽小的篤誠君子。”當張之萬起身告辭的時候,曾國藩目送他的背影,無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