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章 調兵遣將

不想當軍閥的節度副使不是好的統軍將領。

陳洪進原本是留從效的手下,閩國沒有亡國的時候,官職僅為步行軍都校,他發跡於“泉州兵變”,當時,閩國皇帝王延曦被部下朱文進所殺,朱文進派人前往泉州招降留從效,留從效招攬手下親信五十二人(實在是小打小鬧的級別),秘密除掉了招撫使黃紹頗,自立為泉州刺史。

留從效又幹掉了朱文進,閩國末代皇帝王延政抵擋不過,又加上南唐、吳越介入,最後一敗塗地,被俘虜到金陵軟禁。

從此之後,留從效正式上位,陳洪進的身份也水漲船高,一直升級為清源軍節度使的“二當家”。

人生的“大成”與“大敗”都會被銘記,陳洪進發跡於一場叛亂,自然對造反這種事情非常熱衷,內心始終惦記著清源軍節度使的位置。

然而,多年以來,這個想法也只能藏在心裡。

原因無他,留從效雖然是“逆風開局”,但在治理泉州、漳州方面,卻是可圈可點的。

用來讚揚古代明君的詞彙,諸如“息兵安民”“保守疆土”“重視文教”“發展農業”等,用在留從效身上一點都不為過。

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推測,留從效如果擁有“一國之地”,一定比南唐統治者李璟乾的更好,因為“一切歷史事件的最終動力均源自於經濟發展”,清源軍所管轄的範圍之內,資源稀缺、人口稀少,但留從效透過整建泉州海港,鼓勵海外貿易,大舉發展海運等措施,也讓當地實現了經濟、文化的繁榮景象。

《十國春秋·閩四》中記載,留從效“招徠海上蠻夷商賈”“蠲除各種苛捐雜稅”,經泉州海港向外的貿易,覆蓋了東南亞、東非、阿拉伯等地區,泉州城內更是“雲屋萬家,樓雉數里”。

歷史維度上,單就人品來看,留從效也是值得讚頌的,為人樸素、不忘舊恩,王延政被軟禁在金陵時期,留從效對他的家人以禮相待,多有資助。

這樣的“軍閥”,對於老百姓來說,自然是長命百歲才好,可對於陳洪進來說,則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留從效在一天,自己就是“老二”!

明明大家都是造反的,憑什麼你成為清源軍之主,我不服!

留從效見眾人沉思不語,說出了自己的決定:“只要堅守泉州、漳州,還可以繼續左右逢源、安享富貴。所以,征討劉鋹之事,我軍絕不深入參與!”

張漢思憂心忡忡,說道:“晉王,若是沒有這份詔書,我們假裝不知道也就罷了,如今……唉,陽謀無解。”

留從效問道:“慕山,此話何意?”

“若是不配合大唐太子,就會授人以柄,若是南唐藉機攻打泉州、漳州,可謂名正言順!相反,如果我等前去攻打劉鋹,光是雄州潘崇徹,就得罪不起,更何況劉鋹麾下二十萬大軍?若是如晉王所說,我等出工不出力,恐怕也不行!”

留從願性子急,追問道:“慕山,怎麼又不行?!”

“陽奉陰違,就相當於把自己路堵死了!多年以來,泉、漳二州之所以能平安無事,無非是因為我等誰也不得罪,此番征討劉鋹,是出於大周招降之故,一旦被察覺有和稀泥之舉,大周定然嫉恨,而吳越更不用說了,也會橫插一腳。”

留從效聽了這一通分析,眉頭緊縮,李煜啊李煜,你好狠的計策!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泉南防禦使蘇光開口了。

“晉王,諸位同僚,我看事情倒也沒那麼嚴重。”

留從效立即問道:“蘇將軍,你有什麼好主意?”

“好主意談不上,晉王、諸位同僚似乎忘了一個人。”

眾人異口同聲:“誰?”

“國主李璟!張統軍既然推測,此事是太子一人搞出來的,為何我們不去請示一下洪州方面?”

留從效眼前一亮,對呀!事實上,不管是不是金陵在搞鬼,南唐方面,真正具有最高決策權的人,在洪州!

依據自己對李璟的瞭解,他肯定不是那種愛管閒事兒的人,再說,昔日南唐與馬楚之戰,本就吃過大虧,國主李璟更加不思進取,如果這次賭對了,讓洪州方面知道是太子一人行為,眼前所謂“陽謀”不就破解了!

“蘇將軍,真乃智將也!”

陳洪進表面恭維,內心卻十分不爽,原本,他希望攛掇留從效出兵,自己請戰,趁機拿到五萬軍隊的控制權。

不是說清源軍只有兩萬人嗎?那是正規軍隊,就是屬於“能打的”那一批,加上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