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味著明年的年會將會少來十個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157章 東北海軍啟航

宋彪沒有選擇,遠東財團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有一個新的指導方針,如果容星橋和張康仁沒有這種覺悟,那這個決定就只能由他親自下達。

他一開口,這件事就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此次年會也被迫緊急新增一個主要議程——審查各虧損公司的經營問題和限期整改。

在這樣的方針下,遠東財團今年的年會只能是顯得異常悲壯,雖然財團今年在美洲市場的盈利能力驚人,在本土市場依然保持著極高的利潤規模,但在中日經貿大戰的慘烈局勢中,註定也要實施壯士斷腕的手段來減少虧損面,增強在主要產業中的長期廝殺能力。

前面幾年的年會中,宋彪通常只參加一半的議程,今年的情況顯然是很特殊,他幾乎是全程參加了每一個議程,特別是在審查虧損公司和限期整改的問題上,他將所有的董事都拎出來單獨質詢了一番,讓今年的年會變得特別緊張。

宋彪要是生氣了,東北新軍上下都得直哆嗦,何況遠東財團這些人呢?

每個人都能體會到這種空前驚人的壓迫力,壓的每個人都難以喘息。

宋彪不可能親自操辦這些事,最後,他給容星橋一個硬指標——將非主業範圍內的小企業賣出一半,集中財力支援管理水平好的企業撐過經貿之戰,儘可能的支援主業乘機擴張;同時,他給張康仁另一個任務——提前召開東三省金融行業的年會。制定完善的各行業信貸支援計劃,即便遠東財團退出了小行業,也要支援其他民族資本和外商資本度過難關。

宋彪對於中日經貿大戰的意見很簡單,絕不能因為大的經濟局勢是好的就掉以輕心,絕對不能手軟,東三省困難,日本也好不到哪裡去。要乘著這個雙方的共同危機,利用本方的大局優勢給對方致命的痛擊。

道理很簡單,日本工業越慘。東三省工業就越好。

不管是東三省、關內、朝鮮和東南亞,所有市場一概不能放鬆。

在宋彪的高壓決策下,宣統元年的遠東財團年會開的是腥風血雨。但只要遠東財團真的堅持下去,這一場中日經貿大戰的最後勝利方也必然是東三省。

日本工業真正的大發展實際上是《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從1901年到1908年是日本工業發展最快的階段,東三省並不比日本晚太多,當然,日本工業的核心還是國家投資領域,比如說日本工業的國家資本比例,1875年為81。7%,1880年是57。5%,1885年是74。9%。1890年是最低的29。8%,此後累年逐漸遞增,至1905年達到44。1%,1909年則剛好超過50%。

日本工業的國營資本在1890年之前是比較混亂的,此後則專注於重工業和科技、軍工領域投資。比如說長崎造船廠在1898年就建造了六千噸排水量的“常陸丸”——日俄戰爭中被俄軍擊沉,1907年建造了三萬噸級的“天洋丸”,正在建造兩艘世界上最大的兩萬噸級前無畏級戰列艦薩摩號、安藝號。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為了重建海軍還從日本購買了14艘小型艦艇,雖然14艘小型艦艇加起來的排水量總噸位不到5700噸,可畢竟也是日本第一次對外國出口軍艦。

遠東財團想要追趕日本的船舶工業。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十五年內都不可能實現,但在其他領域,中日差距並不大,東三省和日本的差距就更低了。

東三省的這些大中小的企業家們都很清楚,只要遠東財團真的願意繼續拼到底,日本就憑那點家底想要一口氣擊潰東三省工業基本等於扯淡,至少在東三省的市場上沒有日貨的機會,在中國內陸市場也遲早被擊潰。…;

至於現階段血拼最厲害的紡織業,日本八大紡織社要是繼續這麼血拼兩年,基本就是自尋死路,中國的紡織業目前有半壁江山是遠東財團的,隔著關稅、運費和遠東財團拼家底,這不是找死嗎?

遠東財團往年根本不承認有年會這種會議存在,今年的年會一開完,卻故意將大方向的訊息放出去,整個東三省企業界一片振奮,人人都覺得有救了,銀行業和外資這邊也都鬆了口氣,因為東三省明年在貨幣上肯定還是維持寬鬆政策。

中日之間的外商投資有一個問題是根本性的差距,那就是外國資本在東三省擁有發鈔權,這就註定了外國資本湧入東三省的規模遠超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