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將所有天津布都燒掉!”

數名壯漢,將數千匹布堆積在空地上,火把扔向布堆!

熊熊大火,在棉布燒成灰燼。

同一時間,松江府中,十多處皇家布莊的零售店面,紛紛遭到了暴徒們砸毀、焚燒。而當地的官府、衙役們,或是“放假”。或是去鄉下辦差。松江府的府城中,官府基本上“選擇性無視”這場暴動。

接著,又有青年書生振臂高呼道:“燒掉天津布,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大奸臣肖圖白,不但在天津開設‘皇家紡織’工坊,奴役數萬人為其日以繼夜的紡紗織布。就是在松江府,他們也開設了分廠,三四千名松江工匠,助紂為虐,為其做工!天津的作坊,咱們鞭長莫及。大奸臣開在松江府的作坊,你們說該怎麼辦?”

“砸!應該砸掉!”

“為肖圖白做工的,都是狗腿子!”

“松江人要有骨氣,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一時之間,松江府的棉布作坊、布莊老闆們,聚集了數千人,呼嘯而來,衝擊每一處皇家紡織公司的作坊。

“你們不能這樣!”、“還有沒有王法了!”皇家紡織公司松江府的分號經理李運澤無助的爭辯著。

“王法?在松江府,在江南,我們就是王法!”一名青年書生,不屑的說道。

更多人冷笑道:“告訴你!在朝大佬們替我們撐腰,在野我們有復社數千才子,數十萬官紳是我們耳目。在天津,你們還能苟延殘喘!在江南,這是我們的地盤,告訴你要老實一點!”

江南歷來是宗族豪強勢力的重鎮。明朝中期的海瑞,在江南地區當官,丈量土地、理清賦稅,就發現地主豪強們隱瞞土地、非法圈佔官田、民田非常普遍。就連退休的前首輔徐階,也在松江府圈佔幾十萬畝田地。徐階當年對海瑞有恩,但是海瑞依然要堅持上書徐家的非法圈佔土地問題,最終,卻是不了了之。因為,徐階的問題,是江南普遍存在的問題,朝廷沒法子治他們。

而明朝中期,張居正的改革也是抓小放大,對於龐大的利益集團暫時放過。對於中小的利益集團,進行分化瓦解。

海瑞、張居正,這些清官或者改革家,落不到好下場,便是因為他們得罪了江南地區的利益集團。

海瑞家庭貧困,身後也沒有留下什麼遺產,因此沒有遭到清算。張居正出身富豪世家,改革中得罪太多人,死後被抄家了。

明朝中期,這些利益集團,還是以地域劃分。比如齊黨、楚黨、浙黨,後來一個不分割槽域。

東林黨出現後,因為其相容幷蓄不以地域劃分派別,逐漸開始成為全國最大的利益集團代表。並且,齊楚浙黨,在東林黨的打壓下,逐漸灰飛煙滅。後來,齊楚浙黨的骨幹紛紛投靠閹黨,才能夠得以倖存。

“閹黨”主要是一些什麼人?並不是太監們結黨,而是一部分弱勢的文官,投靠太監得以在朝堂中站穩腳步!

閹黨執政的年間,朝堂上非以純粹以政治鬥爭為主,還部門延續了張居正改革路線。而崇禎上位後,幫助東林黨人消滅了閹黨。最終的結果是,皇帝僅能調動太監和京營,也很難駕馭京城以外的地方勢力。皇權在大多數時候。根本沒用,也僅在裁決黨爭勝負的時候,皇權才顯得非常重要。

真正到了地方,東林黨人已經控制了全國方方面面。當然,東林黨人獨攬了朝政後,難以避免談資論輩。年輕一代的文人,雖也處處模仿東林黨,並且藉助幫助東林黨大佬辦、謀劃,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但是,現如今。獨攬朝政的東林已經進入了老化階段。年輕一代的文人。雖也是東林一脈,但卻是紛紛熱衷於結社。文社,是明朝末年湧現的新現象,以交流文化為幌子。本質上卻是和同一時期西方的政黨類似。

17世紀開始湧現的。西方政黨最早是以宗教信仰結盟的政治勢力。最後逐漸演變為其他的政治訴求、政治綱領。

中國的文社,同樣以交流學術,但中國文人自古以來。文化交流,都帶著政治目的。明朝文社的性質,打著交流文化為幌子,實際卻是政治聯盟。並且,文社出現不久,已經嫻熟的從富商地主那裡拉政治獻金,用富人給他們的贊助,用以發展人脈、宣傳學術和政治主張。

相比於以東林學院為根基發展出來的東林黨,這些文社,更接近於後世的在野政黨。就差一個選舉制度,明朝這些文社就可以變成真正的政黨。

明末最大的文社,莫過於東林復社。

復社脫胎與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