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我只聽得懂‘沒有、訊息’等幾個簡單的詞彙。”關文問。

大人物苦笑:“別急,等到下去了,我再一起給你解釋。這件事,只有在這種環境裡解釋,你才肯信。”

接下來,他們經過了三十五個相同的洞穴,每個裡面都有骨瘦如柴的老僧守護著,但與第一名老僧不同,他倆經過時,並未受到意外的阻撓。在盤旋向下的過程中,深井的內徑越來越大。他們經過的小徑如同古蜀地的棧道一般,完全是從山崖上一錘一斧開鑿出來,腳下和側面的鑿痕依舊清晰可見。

大約下降了六十多圈之後,他們到了小徑盡頭,踏上了久違的平地。前面是一個直徑約五十步的圓形平坦廣場,地上與洞壁一樣到處畫著寫意線條。

小廣場上擺著十幾座瑪尼堆,高的約兩米,由幾百塊碎石組成;低的僅有半米,由十幾塊石頭組成。

瑪尼堆與瑪尼石是藏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石頭上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等各種吉祥圖案,以期祛邪求福。大量的瑪尼石可組成為瑪尼堆或瑪尼牆,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都可以看到。

起初入藏時,關文曾研究過瑪尼石,對上面繪製的圖案相當熟悉。當他走到最近的一座瑪尼堆前面時,發現所有的石塊上繪著的,全都是龍形圖案。

“這些,也全都是三千伏魔師留下來的。他們的繪畫藝術,已經超越了西藏瑪尼石的本來意義,變成了伏魔手段的一部分。你看前面那道瑪尼牆——”大人物向前指著,帶著關文繞過兩個高大的瑪尼堆,一道一米高、一米寬的紅色瑪尼牆出現在眼前。

瑪尼牆是由大大小小的瑪尼石壘成,石頭並非紅色,而是被紅色顏料澆淋而變成了這種突兀恐怖的血色。

那道牆圍成一個圓形,關文的視線越過瑪尼牆,便看到了被牆圍住的五彩壇城。

第十七章 瑪尼牆與壇城

壇城即藏傳佛教裡的曼荼羅(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藏語中的發音為“吉廓”。曼陀羅源於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動,那時的修行者為了防止“魔眾”入侵,每當修行密法之時,就在修法場地築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自身立或者坐在土壇上修法,邀請古、今、往的諸佛親臨作證,並在土壇上繪出他們的影象。

後世修行者根據這種基本框架演變出多種形式的壇城,在藏傳佛教的傳承中,壇城象徵著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是變化多樣的本尊神及眷屬眾神聚居處的縮影。身居壇城之內修行,則百魔不侵,更容易修成正果。

“關文,這裡就是當年三千伏魔師鎮殺魔女的發源地。那些輝煌燦爛的經典故事是屬於文成公主的,而一場血腥殘酷的黑暗戰爭則發生在暗無天日的九幽之下。伏魔師在山體上挖掘出隧道,深入魔女盤踞的巢穴,在西藏與尼泊爾的智者協助下,先用瑪尼堆、瑪尼牆困住魔女長達三年之久,再修建壇城,把魔女逼入山底的地脈中。魔女已經在藏地修行了不知有幾千幾萬年,法力太強,即便是三千伏魔師聯手,仍然不能一鼓作氣將其除去。最後,一名孫姓伏魔師藏身於獻祭供牛的肚腹之內,投入地脈。魔女吃掉供牛後,孫姓伏魔師在魔女肚子裡拔刀砍殺,終於將其殺死,墜入地脈無窮深處,結束了這場伏魔之戰。在這之後,尼泊爾尺尊公主才按照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馱土,填平臥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先是綜合治理拉薩城,使其具備八吉祥之相,然後在衛藏四茹修建鎮魔十二寺,以鎮女魔四肢關節,也被稱作鎮魔十二神廟。這十二處寺廟,其寓意是永遠鎮壓女魔靈魂的十二不移之釘……”

那段歷史在大人物口中娓娓道來,猶如演義故事一樣。可是,關文能夠想象到,伏魔師與魔女之戰實在是殘酷無比。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朝代和國家的和平,都不是靠乞求得來,而是千萬勇士們的熱血和生命鑄就。一將成名萬骨枯,承託著帝王寶座的,不是磚石錦緞,而是麾下將士不散的英靈。

關文向著壇城深深俯首,以表達對昔日伏魔師的景仰之情。

“咱們走近去看吧。”大人物嘆著氣說。

他們向右邊繞行,由一個八字形的豁口進入瑪尼牆內部。牆裡牆外,溫度相差極大,所以關文一踏進去,便不自禁地打了個冷顫。

“地脈是進入地球核心的遠古通道,有的地脈極寒,有的極熱——你能撐住嗎?”大人物問。

關文點點頭:“我沒事。”

他們向前走了十步,已經到了地面上那個五彩壇城的邊緣。

藏傳佛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