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廁所很難”剛說出口,下面的答案已經出來了:“東京大學”。沒錯,還真是東大。
走上社會找工作吧,一般會社分事務職和一般職,女人就只能從事事務職,不能從事一般職,理由是一般職要加班,而女人要照顧家庭,不能加班,所以就只能從事事務職。日本社會認為:日本沒有資源,只有人,只有人的打拼才能活下去,所以他們的理想社會是:男人是工作機器,女人是賢妻良母,來支援工作機器的良好運轉,以及培養新一代的工作機器和與之配套的賢妻良母。
日本社會是很保守的,家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細胞,因為家庭是工作機器保養場,家庭出了問題,工作機器就不能高效運轉了,所以社會對婚外戀、婚外情(日語叫不倫)的事是很嚴厲的。為了避嫌,日本的太太們都不和男人們打招呼,但是人總是人吧,在這兒慾望不能表達,肯定會以另外的形式在那兒表現出來。十幾年前有一部流行小說叫《失樂園》,就反映了這種社會現狀和對這種壓抑的反彈。韓國有個電視明星叫裴勇俊,不知怎麼搞的,特受日本太太和老太太歡迎。裴勇俊訪日,萬人空巷前往歡迎,一路陪同,美中不足的是全是老太太,平均年齡有50歲左右吧。這也是長期被壓抑的心理的一種折射,只是不免讓人要為裴勇俊不平,訪問一次日本,人之常情,總想看幾個年輕美眉吧,誰知道全是自己媽媽奶奶輩的。裴勇俊肯定在“切”!
日本女孩的婚前瘋狂(2)
那日本男人到底是怎樣看女人的呢?有一次聽一個很有名的企業管理專家講課,講到產品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時,那位專家舉了一個例子,他認為日本輸掉太平洋戰爭的一個原因就是產品質量控制做得不好。他說,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比美國的P…36效能要好,這是由於日本工人的手藝人素質的原因,喜歡精雕細鑿,完成品總可以達到或超過設計構想。而美國人從一開始就是大規模機械生產的粗製濫造。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壯丁們都上了戰場,情況就不一樣了,日本的女人孩子們不會像她們的兒子、老公、父親一樣精雕細鑿,而美國的女人孩子們則和她們的兒子、老公、父親一樣可以敷衍了事。所以美國飛機的質量基本沒有變化,而日本飛機的質量卻大幅度下降,更不要說美國後來開發的P…51野馬似的參戰,日本空軍根本就不是對手,不輸才怪呢。由此可見,產品的質量控制有時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話如果僅僅到此為止的話,我承認他的話幾乎都正確。但是接下來的話就有意思了:“所以要推廣規範化、標準化,這樣女人也就能做過去只能由男人做的工作。”
日本女人的社會地位就是這樣,苦不苦?很苦是不是?可是一個社會總有它公正的一面,日本社會對女人的公正性就體現在:對婚前女性特別寬容。所謂婚前女性,指的是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後剛剛就職的年輕女性,老處女可不算在內喲。一方面是這個年歲的女性特別可愛,還有就是想想她的好日子也沒幾天了,有什麼事就算了吧。
所以這個年齡層的小姑娘處在黃金年齡,濫交、*、抽菸喝酒,理所當然。社會對這些不良少女及其不良行為只是皺皺眉頭,並不做嚴厲譴責。也難怪,誰來譴責呢?老爹?這不良的資金源不就是這些老爹輩的H大叔嗎?那麼老媽?用《紅樓夢》里老祖宗的話來說是“自小人人打這麼過”,只不過30年前你抽的大麻,30年後人家吃的是搖頭丸罷了。於是這些不良少女更是有恃無恐,抹得三分像妖、七分像鬼,成群結隊在馬路上流竄,隨時隨地就在地上一坐,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說也奇怪,在日本時間長了,看著倒也不覺反感,反而由衷感嘆一句:“年輕真好!”
年輕是好,可年輕也有年老的時候,怎麼辦?不結婚唄。但是社會對這點不寬容,玩玩過了,瘋瘋過了,該收心過日子了。以管不住嘴著稱的前首相森喜朗就說過,“年輕時候不結婚,到年老了要社會照顧,有這麼便宜的事嗎?”結果遭到女性團體的一致攻擊,說他歧視婦女。
但社會就是這麼想的,你怎麼辦?對於家境好點兒的女孩子還有另外一條路:去美國。想瘋的去美國繼續發瘋,想上進的好女孩也只能去美國上學,找個工作,然後“出口轉內銷”回日本。這樣一來,兩頭冒了尖的全去了美國,剩下些中不溜兒的在日本,正好維持一個安定、平穩的日本。你說社會的這種平衡妙不妙?
至於老冰的那位哥兒們,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碰到的肯定不會是日本的好女孩,只能是那些瘋女孩。在紐約打天下的豪情,就只能化作一腔柔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