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搶掠之事,把徐達捆綁起來,號令三軍,準備處斬,經李善長再三說情,朱元璋才放了徐達,命他戴罪立功,攻取鎮江後必須嚴守軍紀,否則兩罪俱罰。這一出雙簧果然有效,赫赫大名的徐達都不肯放過,朱元璋還肯饒恕無名小兵?於是,大家惕怵自戒,無人敢犯。

李善長不僅在文治方面確實“善長”,在武功方面也能偶出奇跡。一次,朱元璋領兵外出,要李善長留守和州城,並囑咐他如果元兵來襲,就堅守勿戰。李善長料知元兵會出騎兵突襲,就於城外要隘之處設下了幾路伏兵,元軍一到,同時殺出,把元兵殺得大敗而歸。朱元璋回來後也讚歎不已,連連稱讚他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比那些披甲執戈的武將也不遑多讓。

在朱元璋與張士誠、陳友諒以及元軍大戰的時候,李善長一直被留在應天府(即今天的南京),替朱元璋經營好這塊根據地。應天府形勢極其險要,依石而建,易守難攻,有虎踞龍盤之稱,讓李善長留守此地,足見朱元璋對他的忠誠和才能的極度信任。李善長真也不負所望,把應天府的政治、經濟管理得井井有條,就像當年楚漢相爭之時蕭何留守漢中一樣,為朱元璋去掉了後顧之憂。值得一提的是,李善長既接受了其他軍隊的教訓,又接受了朱元璋的忠告,極其注意調和文官、武將及百官們的關係。一般說來,文官在內,武將在外,文官謀士雖對戰事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往往愛犯一個毛病,就是愛說左右將士的壞話,愛猜忌懷疑,弄得將帥離心,前後掣肘,很容易造成前線的失利。對這一點,李善長極為重視,他十分注意發揮將領的主動性,維護他們的團結,即使在治理地方時,他也採取了這種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宣佈登基,國號大明。李善長主持了整個儀式。至此,李善長由刀筆小吏而成為開國功臣,封為開國輔運韓國公,同時賜以鐵券,可免死罪兩次。在封賞的誥命上,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功勞作了如下的評價:“東征西討,目不暇給;爾獨守國,轉運糧儲,供給器杖,未嘗缺乏;專繁治劇,和輯軍民,各靡怨謠。昔漢有蕭何,比之於爾,未必過也。”

綜觀李善長之從朱元璋,有三件大功:一是他一進軍門即講劉邦的故事,為朱元璋樹立了理想的榜樣;二是他能竭心盡力,治理後方,保障供給;三是他能調和眾人,維繫人心。有此三功,雖少有智計創見,也足可稱道了。

但李善長畢竟和蕭何、張良不同,甚至連劉基也遠遠不如,這倒不是說他對明朝開國的貢獻不大,而是說他見識不高,且不能免俗,終招致殺身之禍。

也許是李善長被賜死的緣故罷,《明史·李善長傳》對他多有貶辭,對其性格上的缺點說得較為苛刻,說他外表寬和,內實狹隘,性格執拗,愛記恨人等。這些話雖不能全信,但從李善長開國以後做的一些事也確實可以看出他的許多缺點。開國以後,李善長曾任丞相,勢力很大,其親信中書省都事李彬犯有貪汙罪,當時任御史中丞的劉基調查這件事,李善長多次從中說情、阻撓,最後,劉基還是奏準了朱元璋,將李彬殺死。李善長懷恨在心,就陰設計謀,令人誣告劉基,自己還親自奏劾劉基擅權,結果劉基只有回家避禍。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對他有冒犯之處,李善長就羅織罪名割了楊的鼻子和李的胸乳,結果是一殘一死。這倒還罷了,他培植淮人集團的勢力,將一個知縣出身的胡惟庸一手提拔為丞相,後來胡惟庸擅權不法,貪汙受賄,弄得朝野皆怨,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反對。由於朱元璋用法殘酷,胡惟庸恐怕被殺,就秘密組織了一場謀反活動,企圖把朱元璋騙出宮來殺掉。謀反敗露後,胡惟庸一黨被株連殺死的有三萬多人。李善長既是胡惟庸的故舊,又是他的推薦者,還與他有親戚關係(李善長之弟跟胡惟庸是兒女親家),本當連坐,朱元璋念他是開國勳舊,便免死貶謫。後來還是以星相之變須殺大臣為藉口賜死了李善長。李善長死年七十七歲。所有家屬七十餘人,也盡行賜死。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兩個開國宰相(7)

李善長以功始而以罪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有代表性的,別說朱元璋對開國功臣大加殺戮,就是換一位“仁慈”的開國皇帝,像李善長那樣居功自傲、擅權自專,也必定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自古以來,善始者多,善終者少,或是由於自己的原因,或是由於其他原因。總之,善始善終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古人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就是這個意思。歷史的確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如果有人不理解歷史,就請看看現實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