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故,而剋扣軍餉的不只第三鎮,第一鎮、第二鎮、第四鎮中都有此類情事,士兵們早憋了一肚子氣。儘管這次對肇事者作了嚴肅處理,但難保以後不出事。陸軍部希望總統不要南下,就在北京就職算了。”
原海軍大臣薩鎮冰接著說:“我們海軍部的看法與陸軍部完全一致,懇請總統不要南下。這兩天的情形專使們都看到了,望專使們能體諒,並向孫文先生婉達此意。”
其他人都說:“北京不可一日缺總統,總統決不能南下!”
袁世凱拈鬚微笑,看著部屬們你一言我一語,他自己再不說一句話。
蔡元培、宋教仁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裡都在想:看來袁世凱的本意是不願南下,自己不好開口,叫部下們說出來,但奉命專來迎接,又怎好同意他這個主意呢?
汪精衛也揣摸到了袁的心理,見袁正看著他,分明是示意他先開口。他略為思忖一下說:“北洋軍竟然敢於在北京城裡如此尋釁鬧事,這的確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我們奉命迎接袁大總統南下,原是為了讓南北早日安定,國家早日進入治世。若因袁大總統南下而造成北京動盪,並引起外交使團的驚疑,則殊與我們的最高使命不符。但中華民國首都定在南京,此為各省代表所議定,亦不宜輕率更改。我看是這樣吧,鑑於目前的時局,從權處理此事。袁大總統先在北京宣誓就職,待北方局面穩定後,再將政府遷移南京。”
汪精衛這幾句話,雖未在專使團裡形成共識,但大家初步的看法也差不了多少。作為首席專使,蔡元培總覺得未完成使命,心裡不安,但一時又拿不出更好的主意。宋教仁也有同感。這位華興會副會長、同盟會庶務、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院長,雖年紀輕輕,卻革命資歷深長,富有政治謀略。他也知道目前要袁南下就職是不可能的,但不能完全遷就,必須要有另外的條件來挽回南京政府的影響,同時也得為專使團爭一點面子。他想出了一個主意。
“南北一家的民主共和國必須儘早向全世界公佈,因此,袁大總統就必須儘快就職。北京的時局既不宜袁大總統離開,那麼在北京宣誓也可以,但袁大總統的內閣組織必須透過南京參議院的同意。袁大總統在北京宣誓後,即委派所任命的總理去南京,將內閣名單與南京臨時政府協商,然後交參議院透過。最後向全世界公佈:袁大總統的內閣在南京組成。”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學者出身的蔡元培十分佩服這個比自己小十多歲的湖南青年的聰明靈活。他以首席專使的身份表態:“就這樣吧,袁大總統在北京宣誓就職,待時局安定後再將政府遷移南京。新內閣總理隨我們一道去南京,在南京組織並宣佈新內閣的成立。”
袁世凱在心裡冷笑:這班毛頭革命黨,既無實力又愛面子,想要老夫入你們的圈套,還嫩了點!只要我做總統,這個政府就只能在北京,內閣名單在南京宣佈與在北京宣佈還不是一回事!臉上卻帶著真誠的笑意說:“世凱真心感謝各位專使的寬宏大量。內閣總理一旦確定,即遣之赴南京,與南京方面妥商各部總長、次長。北方局勢略為安定後,世凱即率全體內閣成員南下江寧,永奠共和之基!”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日,在有南方專使團參加的盛典中,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向全中國全世界宣佈“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盪專制之瑕穢”。
楊度獻兵變密計,成全了袁世凱不南下就職的心願,原以為袁會將內閣總理一職酬謝給他。誰知,這個職務卻讓唐紹儀如願以償了。
上次上海遊說革命黨人的成功和這次對付專使團的絕妙好計,楊度的政治才華和謀略既讓唐紹儀欽佩,也使他嫉妒。唐紹儀赴寧前夕,袁世凱給他開了一張內閣名單:陸軍段祺瑞、外交陸徵祥、內務趙秉鈞、財政熊希齡、海軍劉冠雄、教育楊度、交通梁如浩,這些都是重要部門,袁世凱要抓在自己手裡。另外還有三個部:司法、農林、工商,則交給南方革命軍,讓他們自己決定。
內閣人員的安排,唐紹儀當然只能聽袁世凱的。但他看到楊度列名教育總長時,心裡有點不舒服,但又沒有理由直接否定。沉吟片刻,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總統,這個內閣名單我很擁護,只是有兩點小小的看法。”
袁世凱說:“內閣總理是你在做,有什麼不同的意見,你只管說。”
唐紹儀說:“第一點,總統留給南方的幾個部,由南方自己來決定,這是很尊重南方的做法。不過,以後這幾個部的總長就不會感激總統,他們只會感激自己的黨派。不如干脆也由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