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國百姓全部交給他統領。楊政道按照隋朝的制度設定百官,都城設在定襄(今山西平魯)。

對面義成公主的種種行為,在國力還不十分強大的情況下,唐高祖李淵只能採取妥協政策,派太常卿鄭元壽到突厥,勸說處羅可汗退兵。但處羅可汗認為其父(*厥大可汗啟民)失國,正是依賴隋朝的幫助才得以再立(事見千金公主一篇),這樣的大恩大德不能忘記,堅持要出兵。就在關鍵的時刻,處羅可汗離奇病死。突厥人懷疑是鄭元壽下藥毒殺了處羅可汗,將鄭元壽扣留。

義成公主本可以立自己的兒子奧射為新可汗,但她胸懷大志,深謀遠慮,認為奧射過於仁弱,不足以謀大事,改立始畢可汗另一個弟弟咄苾(啟民可汗第三子)為汗,是為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再娶義成公主為妻,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頡利可汗進攻唐朝。李淵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太常卿鄭元壽主張與突厥議和,而中書令封德彝則反對議和,主張先戰,勝後再議和。李淵採納了封德彝的建議。儘管唐幷州大總管、襄邑王李神符、汾州刺史蕭壽分別在汾東等地擊敗突厥,殺敵五千多人,但突厥來勢兇猛,一舉攻陷大震關(今甘肅清水)。李淵忙派鄭元壽往見頡利可汗。當時,突厥精銳騎兵數十萬人,佈滿從介休到晉州數百里之間。鄭元壽見到頡利可汗後,指責他背信棄義,進犯唐朝,勸說突厥退兵休戰,兩國重歸於好。頡利可汗竟然聽從了鄭元壽的勸說,率兵返回。從李淵起兵反隋以來,鄭元壽曾五次出使突厥,每次處境都極為危險。此次尤然。

盛唐130年…天可汗2

突厥如此來去自如,令唐朝深以為患。有人就此提出了遷都計劃。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宰相裴寂都贊成遷都。個別不贊成遷都的大臣礙於太子的勢力,也不敢進諫。只有李世民不同意遷都,極力勸諫,最後李淵打消了遷都的想法。

武德七年(六二四)八月,*厥頡利和突利(始畢可汗之子,非前面提過的突利可汗即啟民可汗染干)二位可汗親率十五萬大軍進攻唐朝。突厥均入雁門關(今山西代縣),進犯原州(今寧夏固原)、忻州(今山西忻縣)、幷州等地,又大掠朔州、進襲太原,關中因此而震動,京都長安被迫*。唐高祖李淵派秦王李世民率兵前去抵抗。

當時,關中已下了許多天雨,糧道受阻,將士疲憊,武器受雨,朝廷上下及軍隊中都很憂慮。唐軍與*厥軍在豳州(今陝西彬縣)五隴阪遭遇,雙方佈陣,準備展開一場大戰。李世民單騎來到突厥陣前,先責備頡利可汗同意和親而今又違約,又上前對突利可汗說:“你過去與我結盟,言明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向,何無手足之情!”藉此來離間頡利和突利兩位可汗的關係。

當夜,李世民趁雨夜突襲突厥軍營,並派使臣再次前去勸說突利可汗休戰。李世民的分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頡利可汗欲與唐軍決戰,而突利可汗堅決不同意。加上唐朝許以“幣帛皆入可汗”,頡利可汗權衡利弊之下,便主動派使者請求和親,李世民答應,並與突利可汗結為兄弟。突厥在與唐結盟後撤兵。

結盟還不到一年,頡利可汗率突厥軍隊再次進攻唐朝。突厥軍隊抄掠到掠朔州(今山西朔縣)一帶時,唐將張瑾在太谷與突厥軍隊激戰,結果唐軍全軍覆沒,張瑾逃奔李靖軍營,行軍長史溫彥博則被突厥俘虜。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後沒幾天,寶座還沒有坐熱,曾與其結盟的*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突然背盟,發兵攻唐,並親自率兵十餘萬人直逼長安。突厥大軍駐紮在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京師長安城僅四十里,京師大震。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可汗對話,指責頡利負約。李世民用兵如神,威名遠播,突厥對他十分畏懼。頡利可汗見李世民親自應戰,心中開始打鼓。不久後,唐大軍趕至李世民背後。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威嚴,人數眾多,又見李世民許以大量金帛財物,便同意再次結盟。於是雙方在便橋上殺白馬訂立盟約,突厥領兵而退。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十分有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的背後,是唐朝廷被迫送給突厥大量財寶而換來的突厥暫時的退兵,據說這批財寶數量巨大,甚至到了“空府庫”的地步。以致後來李世民提到“渭水之盟”時,曾經恨恨地說它是“渭水之辱”。

突厥退兵後,頡利可汗送來三千匹馬、一萬頭羊,以示友好。李世民沒有接受,只要求突厥放還掠奪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