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就是因為延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成的。真是成也燕山,拜也燕山!燕山給了延慶眾多獨有的風景名勝區,卻又死死的拖住了延慶的發展腳步,讓延慶的經濟始終處在燕京十六個區縣的末尾位置。
不過在後世,李想很清楚,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曾經阻礙延慶發展的燕山,也被高度發達的科技征服了,而擁有了眾多風景名勝的延慶,也藉助著旅遊業快速發展起來。
不過在現在的九十年代初,延慶還是一個比較貧窮的郊縣。
李想的老家,就在延。慶縣城東北二十多里的小城村。說起這小城村可能沒有人知道,但一提起大名鼎鼎的龍慶峽,估計全華夏人沒有幾個不知道的。沒錯,這小城村就整好位於龍慶峽風景區的入口處。
龍慶峽風景區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就是因為一座水庫而形成的。早在七十年代,為了解決當地灌溉缺水的難題,延慶人在發源於海坨山東麓的古城河流經的龍慶溝的溝口位置修建了一條水壩,將源源不斷的古城河水死死的封在了幽深的龍慶溝內,形成了一個人造水庫,被人們稱之為古城水庫。
當這個水庫形成之後,沒有任何汙染的水與周圍的青山形成了絕佳的自然風景,讓這個人造水庫形成了集南方山水的嫵媚秀麗和北方山水的雄渾壯觀於一體的壯麗景色。
水庫內的峽谷曲折蜿蜒,河水幽長碧綠,兩岸山崖險峻,森林茂密,裸露的石灰岩形成奇特造型,特別是長年被水浸蝕所形成的溶洞和洞中的石筍、石柱、石斷層,與灕江山石極相似,只是當您抬頭觀望山峰時,才可感到北方峰崖的雄偉峻峭。
如此美麗的自然風光,自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此當81年水壩修成並開始蓄水之後,這裡就漸漸形成了一個風景名勝區,84年開放旅遊區,86年被定為‘新燕京十六景之一’,然後就漸漸的變成了去燕京旅遊的人必去的一個著名自然風景旅遊區。
李想的父親,就出生在小城村,只不過李想的父親出生還沒有一年呢,48年5月份解放延慶的時候,當時李想的爺爺身為解放軍延慶大隊中的一員,在解放延慶的戰鬥中很不幸的犧牲了,扔下了李想的奶奶以及年邁的父母和五個年幼的孩子。
李想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受不了老年喪子的打擊,沒過兩年也離開了人世,李想的奶奶獨自拉著五個孩子艱難維生。而李想的大爺,比李想的父親大了十五歲,身為家裡的長子,李想的大爺就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
李想的二大爺比李想的父親大十三歲,雖然當時才十五六歲,但也同樣幫助哥哥一起維持這個家庭的生計。
後來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李想的奶奶沒有挺過去,撒手扔下了五個孩子。這個時候,李想的大爺和二大爺就真正頂起了這個家庭。
因為是家裡的老小,從小李想的父親就沒怎麼遭過很大的罪,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有兩個哥哥以及非常懂事的兩個姐姐。李想的大爺和二大爺都沒有上過學,深知沒有文化的可怕之處,因此這哥兒倆什麼活都幹,在餵飽了一家人的肚子之後,也努力的供李想的父親上學。
而李想的父親也沒有浪費兩個哥哥的辛苦,從小學開始學習就很棒,一直到他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考取了燕京大學。只不過很可惜的是,李想的父親大學上了沒兩年,大動亂波及到了華夏的教育事業,因此李想的父親大學根本就沒有讀完,就下廠子去當工人了。
那時候學校都停課了,一群老教授都被當成臭老九去遊街批鬥去了,誰來教課啊?你就是想繼續上課也沒有人教你!
只能說是李想的父親生不逢時吧!
後來李想的父親認識了李想的老媽,那時候李想父親家裡窮的很,而且離家又遠。因此結婚後李想的父親就留在了李想的姥姥家。
可以說,如果沒有李想的大爺和二大爺,就沒有李興邦現在的生活,恐怕連李想也不會有。
這些事兒,都是李想的父親親口講給李想的,雖然看起來似乎很俗套,似乎也有些狗血,可這卻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李想父親身上的事情,因此李想從小就對大爺、二大爺以及大姑二姑很親近。從兩三歲起,每年李興邦都會帶著李想回延慶住上幾天,為的就是讓李想不能忘了老家的人。
後來李想漸漸的大了,上學之後每年放寒暑假的時候,都會領著妹妹李藝回老家住上一段時間。因為古城村就在古城水庫的邊上,因此李想的這一身精良的水性,都是從老家村口的古城水庫裡學來的。可以說,老家的那座小山村也給李想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