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張凡說道,“不過微臣所關心的並不是其他的,而是銀子。”
第六百八十八章 銀子問題
“為了銀子?”李太后聽到張凡這麼一說,滿臉疑惑之餘,也是皺起了眉頭,“怎麼了?難道說太傅擔心朝廷拿不出來這比銀子不成?”雖然說李太后明白,如今的朝廷國庫當中能有如此豐厚的收入,實際上多半還要歸功於張凡。不過作為上位者自然要有一種坐享的優越感,再說了,這個國家如今就是她的,就連張凡也不過是給他“打工”的一個人而已。所以,李太后並沒有對張凡的話表現出什麼擔憂,反而還有了一種優越感混雜在其中。
“微臣自然不是那個意思。”張凡說道,雖然面對的是李太后這種輕微地指責,不過張凡是絲毫沒有慌亂的意思。微臣雖然不在戶部當值,也不知道如今朝廷每年能收多少賦稅上來,不過大概的數字,微臣還是能夠估算出來的。如今的朝廷,別說是五十萬,就是五百萬也能拿得出來。”
對於張凡的話,李太后又是露出了笑容,不過隨即,笑容就變成了疑惑:“那太傅為何說是為了銀子的事情而來?”
“實際上,微臣之所以說這件事情,也是想要給朝廷省錢罷了。”張凡笑著說道。
“省錢?怎麼省?”聽到張凡這麼一說,李太后不由得問道,“難道說讓朝廷少撥些銀子下去不成?萬一因為銀子不夠,耽誤了治水大事,此事如何是好!”
“不,太后誤會了,微臣不是那個意思。”張凡趕忙解釋道,“治水是頭等大事,微臣又豈能不知,更加不會在這等大事上面做這種事情。”
“既然如此,太傅所謂的省錢又是從何而來?”李太后見張凡如此回答,不由得是更加疑惑了。
“太后,以往治水的事情,微臣也碰到過,想來太后也不會不知道。”張凡開口說道,“微臣請問太后,以往治水之時,但凡所需的銀錢,最後朝廷所撥下的都要多出多少?”
“這……”張凡的這一問,讓李太后是一時半會說不出來話了。並不是因為她不知道,而是她心中明白的很,張凡所說的這番話是一點都沒有錯。
正如之前所多次提到的一樣,大明朝是個天災都不斷的朝代。先放在一邊,天災就已經夠讓人煩惱的了。而在以往,倘若是遇到了治水這種事情,朝廷自然是非常重視。等到下面將需要用到的銀錢數目報上來之後,朝廷立馬就會將銀子撥下去,而且是一下子全部。
那這一次的河南來舉個例子,治水要五十萬,重建也要五十萬。那麼朝廷必然是會將這一百萬兩一次性撥下去。
不過,實際上的情況跟這還有些不一樣。實際上每一次,朝廷都會在這個數目的基礎之上多撥下去一些銀子。一百萬,一般都是一百二十萬,一次到付的。
為什麼?這個問題就太簡單了,因為下面有著數之不盡的貪官汙吏。銀子在路上還沒有到底放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少掉很多。而等到銀子到了地方,在經過當地的官員們的手,那就不知道還能有多少真正是用到治水大事之上的了。到了最後,就算是朝廷想要清算,也是毫無辦法,管理十分的混亂,很多都是毫無名目的伸手要錢,而之後根本就連當初是什麼人將銀子給提走的都不知道。最終,雖然憤怒,但是也只能夠如此不了了之。
而且這麼多年以來,這種情況是一直都有發生。無論朝廷想出來什麼辦法,全都是治標不治本。或許當時還管用,但是等到下一次,人們就又想出來對付的辦法了。
而前面所說的,一百萬給一百二十萬,實際上如果能夠花兩百萬將事情辦妥的話,戶部尚書就要謝天謝地了。
張凡這麼一說,李太后也是完全明白過來他的意思了。
“太傅所言,哀家明白了。”李太后的眉頭緊鎖,輕輕地說道,“只是,這種事情,知道了又有什麼用處。倒不是哀家不想,剛才太傅剛剛提起此事之時,哀家一時之間還真沒想出來,實在是因為對這種事情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其實之前,哀家同意張愛卿在此次治水之事當中試用那《考成法》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最大的一點就是希望能夠物盡其用,不要讓銀子被那些歹人拿去了。如今太傅復言此事,太傅的好意哀家能明白。可是哀家實在是不知道如今還能怎麼做了。”
“太后的心情,微臣能夠明白一二。”張凡說道,“微臣也明白,張大人的《考成法》若是實行,對此必然是有好處的。將來若是有何人敢於貪瀆,只要最後審查之時,全都能夠一目瞭然,沒有人能逃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