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作用。”
杜鵑拿過我的作文字,也把她的作文字遞給我:“姐的大作也給你欣賞欣賞,讓你領會一下姐出眾的文采。”
☆、第 21 章
黃毛杜鵑寫的是一篇散文,以自己為主視角,講一個北京女孩來到廬山的感受。描寫了廬山幾處風景點,用了很多美好的比喻。文筆流暢,格調高雅,是篇佳作。
我很快看完,就算我的嘴損,也挑不出毛病:“寫得真不錯,如果不是沒有滿分的先例,這文章能得一百分。”作文九十九分,其實就是一百分。
杜鵑沒理我,她還在看我的作文。我很奇怪,我的這篇作文寫得不長,她應該很快看完呀。
我寫的是關於廬山的幾首著名古詩。因為文章很短,在這裡就照錄如下:
李白看廬山,是醉眼朦朧地看。李白清醒的時候不作詩,因為他的名頭太大。第一美人楊貴妃都得幫他磨墨。他的名頭大到什麼地步?據說那時,寄信的人只要在信封上寫上長安李白收,李白就能收到。
而我想的是,據說那時候很多人用鴿子送信。
於是我認為,當時全國的鴿子,都認識李白。
李白清醒的時候,知道自己不能作詩。他作的詩,會很快傳遍全國,還會永遠傳於後世。增加後人背誦的痛苦。
李白的性格,很狂妄,但他的心地,很善良。為後人考慮得很多。
只是,他幾乎沒有清醒的時候。所以,至今我們要揹他很多詩。
李白在廬山隱居了很多年,他為廬山寫了多少首詩,已經無從知曉了。
我會背的是其中兩首比較著名的,一首是“登廬山五老峰”,另一首是“望廬山瀑布”。
我喜歡第二首: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此詩的後兩句非常有名,幾乎人人會背。但從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我看出,李白的數學不好。
我雖然不懂唐朝量度單位,但參照他的另一首與廬山無關,卻與他數學有關的詩,就能說明問題。那首詩,開篇兩句是這樣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一對比就知道,李白根本不知道尺跟丈哪個單位大。廬山瀑布比他的頭髮短十倍,那還能叫瀑布?只能叫布條,扎頭髮用的。
李白,分不清長短。
比李白小三百多歲的蘇軾看廬山,則是全方位的看。他橫看豎看遠看近看上看下看,最終也沒看出明白。於是他的“題西林壁”是這樣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詩中,可以看出蘇軾是在自欺欺人。他已經全方位地看了廬山,自己沒看明白,卻說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把責任全部推給了廬山,這讓廬山情何以堪?
身不在此山中,就能看得明白?他犯了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毛病。而且發現問題,從不在自身找原因,只在別處找理由。
這個毛病,我倒是跟他半斤對八兩。或許是蘇氏家族的通病?
比蘇軾大二百多歲而比李白小一百多歲的白居易,他看廬山,是像個行吟詩人一樣邊走邊看。
據說此人未成名時到長安,有人拿他的名字幽了他一默:長安米貴,白居不易。
但看了他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句子,就說他有此才華,白居也易。
這個故事,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卻讓我曾一度誤認為他複姓白居,單名一個易字。
當年,他是從廬山腳下一直看到廬山山頂。於是就有了這首“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家都知道,廬山的山花,是雲錦杜鵑(另一種說法是金邊瑞香)。但為什麼不是桃花?白居易用這首詩,在一千多年前就為廬山桃花做了廣告,按常理推測,立桃花為廬山山花名正言順。
那麼原因只能是:白居易的廣告詞沒寫好。
也就是說,他這首詩寫得不夠好。
看來,廬山房價高,白居確實不易。
黃毛杜鵑總算看完了,她默默把作文字還給我,卻沒有做聲。
這倒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心裡很是不安。她怎麼不借機譏諷我幾句?這麼好的機會她會錯過?
我不安地問她:“讀後感如何?”
杜鵑似乎怔了怔,說道:“字寫得不錯!”
果然還是來了,哥寫的是文學作品,不是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