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平時也都很聽這位讀書人的話。
只是當馬周領著一群男丁婦人孩子們拿著扁擔鋤頭桑叉趕到村門口時,卻看到出征的親人。
“看誰回來了!”根叔興奮的對著趕來的村民們喊道。
場面一下子就亂了,找丈夫的找兒子的還有找爸爸的。
眾人都在尋找著自己出徵的親人。
出征時走了五十來個,但現在卻只有十幾個回來。
找到了的,高興的歡呼。那些沒有找到的,急的大聲呼叫,甚至都哭起來。
“大家別急,今天回來的是出征的府兵,去運糧當民夫的暫時還在河北沒回來,但也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回來了。”
張超大聲的告訴大家。
聽到這訊息,村口總算恢復了點。
“青郎,青郎,你在哪?”
一個年青的婦人抱著個孩子在焦急的呼喚著。
自己的丈夫一個月多前出征,他也是府兵,可現在回來的人裡卻沒有他。很快,也有另兩家府兵的家人沒有找到自己出徵的兒子回來。
張超有些沉重的來到他們面前。
“嫂子,節哀順便,青大哥在黎陽戰死了。我們沒辦法帶回他的遺體,只能帶回他的骨灰。”
柯山和柯五也向另兩家人報哀。
原本喜悅的村門前,氣氛立即變的凝重起來。
柯青的媳婦發出慘叫,抱著孩子嚎哭,跌坐地上。
“青郎,你說過你很快就回來的,你個挨千刀的怎麼就這樣走了,你讓我們娘倆怎麼辦啊,孩子還這麼小,讓我們以後怎麼活。”
哭聲四起。
村民們都幫著安慰。
打仗就是如此,上次老爹他們出征回來時,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一回了。
張超長嘆一聲,這樣的事情看的人心痛。但戰事頻繁,府兵們受召上陣,馬革裹屍而還也是常有的事情。可憐了那孤兒寡母。
“嫂子,請節哀,以後大家都會幫著照顧你們的。”
在村門口安慰了許久陣亡村民的家眷,張超父子才得以回到家裡。
管家、馬賬房、牛獸醫還有村正、七娘都跟過來,張超爺倆這麼久沒有在家,家裡的事情都得跟他們彙報。
張超讓大家坐下,然後問,“七叔公,新窯建的如何了,可否完工?”
村正七叔公連忙道,“已經差不多都好了,那個屋裡牆壁也涮過了,屋裡院裡地上都鋪了磚,井也打了,那井車、水車都完工了。”
聽到這個好訊息,張超很高興,“那家裡的地暖、水管、下水道這些都弄好沒?廁所、浴室呢?”
“也都按你先前的要求弄好咧,現在就是外面的牌坊還沒完工。”
“傢俱呢?火炕呢?”
“那個還差點,炕灶都早好了,那些傢俱也按你的要求打了,不過還有一些桌椅沒打完。”
“走,先去新窯看看。”
光是聽村正說,張超也還有些不太放心。
於是大家便都跟著又往村西的新窯洞走去,遠遠的,張超就看到村路通往新窯的路鋪上了磚,那個院前的牌坊也做的差不多了。
靠著洗澡溝的坡上,早削平了一大塊崖壁,張家的新窯洞就在這裡。
黃色的基調。
院圈是黃色的,崖壁是黃色的,張家的新窯洞也是黃色的。
張超走時,這裡還僅僅有個樣子,但現在卻完全變了樣。夯實的一丈高院牆,門口蹲著石獅子立著石鼓的院門樓。
推開門進去,裡面是個極大空間的院子。
地上都鋪著青磚,圍牆裡面是一排倒座,廚房、浴室、廁所、工具房、馬棚還有僕人房。
院裡還栽了樹,有葡萄棚架子,有石桌石椅還有一架鞦韆。
一側還打著一口井,旁邊是個儲水池,一邊還有水塔,井上有架井車,水池邊有筒車供水給水塔。
還有幾個小花壇,只是現在還空著沒有種花,但到了夏天的時候,這裡種上花肯定會非常漂亮。
院子往前,就是一長排的窯洞了,一排五個門並列。
這是五個大套間,每間左右還各有一個房間相連。
張超一路走,一路看,非常的滿意。
進入最中間的那個大套間,這裡就是張家的花廳了。
這間屋裡鋪了地暖,但同時又還盤了炕,但屋裡沒有了灶臺。炕很大,幾乎佔了三分之一地方。而花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