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承乾現在怎麼樣了。”東宮麗正殿,長孫皇后為李世民添了一碗飯,憂心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太子才七歲,就要遠行八百里,這讓做母親的如何不擔憂。
“放心吧,沒事的。”
李世民接過飯碗,大口的吃起來。去冬的蘿蔔醃成的酸蘿蔔,配上一小疊新鮮的折耳根,夏天味苦的時候吃點酸最是下飯。
一般情況下,李世民也不會讓太子輕離京城的,更別說長途跋涉八百里去山南。不過李世民也常想起自己和建成。建成以前一直呆在京中輔佐政務,他一直在外征戰,幾年時間,太子諸方面都不如他,李世民覺得就是太子呆在京缺少了獨擋一面的機會,缺少了真正的歷練。
李超有本事,李世民從不懷疑。李超教導孩子,也很有一套,不是普通儒者那一套。太子在灞上呆的時間不長,但變化卻是驚人的。李世民早早定下了太子,就是想要早確定繼承人的身份,不想自己的兒子將來也來奪嫡爭儲。
既然早立了承乾為太子,李世民就希望承乾能成為最優秀的那個兒子。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觀音婢,朕雖然比李超年長几歲,也比他早生兒育女,但要真說到這教育子女,朕覺得還真不如李超看的透徹。你也別太憂承乾了,跟著李超身邊,承乾不會有任何問題的,把太子教給他,朕放心,總比交給李綱要好。”
說到李綱,李世民有些不太滿意。原來他是看中李綱這人的品性和學問,但現在跟李超一比,李綱做太子老師就有太多不合適之處。不說別的,看看李綱教導過的太子親王,好幾個,結果呢,不是被廢就是被殺,如果一個兩個還能說是太子問題,可他教的人全沒好下場,能說都是太子的問題,這明明就是李綱自己也有問題啊。
“也不知道承乾現在到了哪裡,天氣又這麼熱!”
“估計到了商州了,現在天氣還算好的,都八月了,天氣轉涼了。你也別太操心了,你看宰相們不也把孩子送去了,好些年紀更小呢。朕本來都想把寬兒恪兒泰兒他們也送去!”
“把承乾送去臣妾就已經夠擔心了,青雀還那麼小呢。”
京城。
李超赴山南上任,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大家甚至都早習慣了李超進進出出了,這位天子第一寵臣,感覺就像是個救火隊員。
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可哪裡又呆不久。
但有李超過去,基本上總能解決麻煩。李超在隴西呆了段時間,結果拓地八百里,不但把吐谷渾打的求和,還打通了西南絲茶之路,將西南十幾個藩內引的內附,大唐疆域向西南擴張上千裡。
李超去朔方,短短時間就收復了朔方,滅了梁師都,讓大唐京畿的安全形勢大增,免去了長安隨時會被突厥人突入城下的危險。
現在李超又去山南,要去營建新都。李超喊出五年營建好新都,朝中也沒有幾個人覺得這會是在吹牛。
李超以往做到過更多不可思議之事。
“山南的那些士族豪強們,估計會有點麻煩了。”
“也不會有什麼麻煩,李相國誰不知道,手腕通天。”
“嗯,李相國辦事漂亮,總不會讓人吃虧的,山南的豪強大族們,我覺得還要走運了,若能搭上李相國的車,那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啊。”
“你們覺得李相國說的明年必有大災這事,靠譜嗎?”
“當然是靠譜的,連欽天監都說了,明年確實會是大災之年。”
“這好好的明年怎麼就大災了呢。”
“災年啊,那是劫數啊,朝廷要向天下地主、糧商們和買糧食,這事你們怎麼看?”
“還怎麼看,能怎麼看。你沒見李相國都那般大張旗鼓的第一個出來賣糧了?數萬石呢,直接賣了一半多。一點都沒打折扣啊,而且好多都還是今夏剛打下來的糧食,其它諸位相國,可也都是把家裡過半的糧食拿來賣給官倉了。”
“看這勢頭,明年確實會有大災,要不然,朝廷也不會用這樣的法子了。天下富戶、地主、糧商們,把一半的糧食拿出來平價賣給朝廷,朝廷這也是用了非常手段啊。”
“這是強掠,搶劫!”有人不滿。
事情上,朝廷和買糧食的詔令一出,天下不滿的人很多。
平時你和買點其它的商品也就算了,畢竟一般還是分散攤派,富商地主權貴們並不會比百姓多出。
可是這次,朝廷卻是直接衝著他們這些人來的。
說來也是,除了他們手裡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