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無人知曉了。
守衛帥帳的老帥親兵家將們,都被逮捕了,他們犯下了嚴重的失職罪,等候他們的是審訊,也許最後能留條命,但也將永遠發配到最苦寒的邊疆去了。
要帶兵南下勤王討逆的老帥已經死了。
現在這裡,還有三萬南衙軍、兩萬諸侯兵,兩萬鐵勒兵。
七萬兵馬,加上二十餘萬的霫人俘虜,百萬牛羊馬匹牲畜。
帳中沉默了許久。
北伐行軍司馬、右驍衛大將軍、魏郡王尉遲寶琳開口了。
他環顧滿帳將校,長嘆一聲。
“老元帥遇刺,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某身為北伐軍行軍司馬,本來應當輔佐好老郡王,卻不料出了這樣的差錯。居然讓一個霫女潛入了大帥的帳中,刺殺了大帥。”
“唉!”
帳中,眾人神色各異。
老元帥死的太突然了,一個霫女俘虜怎麼可能跑到了守衛最森嚴的中軍帥帳,還把老元帥給殺了?
不過結合老元帥此前決定要南下勤王,而且還因此事,跟尉遲寶琳拍了桌子,甚至實際上已經將尉遲寶琳的軍中二把手的職位給解除了,並把他給軟禁在帳中了。
在這種情況下,老元帥死了,尉遲寶琳又站在這裡,還順理成章的接任了軍中主將之職,這已經很明擺著的事情了。
發生了什麼,大家也許沒證據,可心裡有數。
張超要篡位,老元帥要勤王,然後張超的門生尉遲寶琳不肯,兩人起衝突,最後老元帥拿下了尉遲寶琳,結果才一夜,老元帥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
事實很清楚,可此時卻沒有人跳出來說什麼。
本來,其實老元帥要勤王討逆,支援的就沒幾個。
張超要篡位不假,可他代唐似乎早已經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且張超都已經拿下了漢京,控制了皇帝,甚至聽說京師的那些官員貴族甚至是士子學生們,都沒有幾個反對的。
這種情況下,張超代唐是眾望所歸了。
這可不比當年太上皇復辟,大家勤王討逆,還有功。現在勤王,就他們這點人,五千里路呢,一路打到漢京得什麼時候?
可以預見,他們估計這一路南下,連關都入不了。
而且,到底有幾個人真心願意跟隨老郡王起兵勤王?
這大帳裡的將軍們,固然有一些並非張黨,可此時此刻,連他們也都放棄了。老元帥一死,其實他們心裡悲嘆之餘,甚至長鬆了口氣。
老元帥不死,他們跟著南下,說不定是條不歸之路。現在好了,尉遲寶琳接任主將,那他們也就不用再勤王討逆了。
尉遲寶琳拿出一封信。
“此前,漢京來信,陛下已經賜太師九錫、假黃鉞,並加攝政之號。如今大唐內外,朝政、軍事,悉歸安國首相節制。”
“安國攝政首相給我們北伐軍的最新軍令,征伐掃滅霫人之後,在霫地駐紮,修建道路、兵站、驛站,建立軍堡軍鎮。朝廷已經將霫地,設立為嶺東道。我們暫時還不能班師,也暫時不入漠北或靺鞨征討。”
“計劃已經改變,北伐軍的北伐任務已經結束,下一階段,八萬北伐軍轉為駐守饒樂道、松漠道、嶺東道三道,鎮守奚、契丹、霫故地,圍剿掃蕩三部殘餘,在此建立牢固的統治。”
說到這他頓了一下,“朝廷對於我們北伐奏捷非常高興,特下令,重重犒賞。士兵加三月餉,士官加餉半年,軍官晉散階一級,加勳一轉。”
將校們心知肚明,攝政王是不肯讓他們這支兵馬南下了。估計那邊還不知道老元帥已經死了,或者說老元帥之死,本來就是得自那邊的授意也有可能。
但不管如何,勤王討逆就隨著老元帥之死而消散吧。
暫留塞外駐兵屯田,也沒有什麼,等攝政王成了皇帝,估計他們也就能調回去了。
滿帳都是聰明人,沒有人說要探究老元帥的死,也沒有人說張超這個攝政是篡位奪權。
“老元帥死不瞑目啊!”
一嗓子有如炸雷,將滿帳諸將都嚇了一跳。
大家扭頭去看,想要知道是哪個人如此不識趣。
卻見是個虎背熊腰的校尉,也就統領幾千人馬而已,似乎是屈突通的一個侄子。
這聲吼,讓諸將都有些不太自在。
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你吼出來不是讓大家難堪嗎?
尉遲寶琳道,“屈突校尉,老元帥的死,我們也很難過。我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