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了,兄弟們有沒有來點打賞慰勞一下的!
“去琉求種甘蔗?”
程咬金挺好奇,“我記得大業六年時,武賁郎將陳陵與朝請大夫張鎮周發東兵陽萬餘,自義安泛海,主動擊琉求國,月餘而至,大敗琉求土著而還。”
“是那個琉求嗎?”
“就是那個琉求。”李超舉著酒杯示意。
在古代典籍裡,關於寶島的記載很多,諸如秦朝的“瀛州”,漢代的“東鯤”,三國時期的“夷州”,這些其實就是寶島。還有漢書裡的大冤國、隋書中的流求,宋史的昆舍那國,明史中的東番、臺員等名銜,都是指寶島。
雖然中原一直到清,才算是真正的控制寶島。但往來記錄並不少,早在三國時代,吳主孫權就曾經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萬水軍渡海到達寶島,在那邊墾荒種植。
東吳的臨海太守還寫過一本書,叫臨海水土異物志,具體生動的記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況。
山夷,正是島上的原住民。
“這琉求島很大嗎?”羅士信問。在他的心裡,既然是個島,肯定不大的。
“琉求比海南大島還大。”李超回答。
羅士信又問,“海南島很大嗎?”
李超無語,對於羅士信來說,他心裡根本對海南啊寶島啊有個明確的認知,其實這個時代很多人對於地理方面,都認知不夠。不像是後世,哪怕是個幼兒園的,也知道地球是圓的,小學生也見過地球的樣子。
十來歲的孩子,基本上都能知道中國有多大,世界有多大。
但這個時代的人,多數一輩子可能沒出過縣。甚至鄉都沒出過,反正就是窩一個地方一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不知道。
他們對於距離的距離,就是要走多少天。對於面積,也不是什麼平方米平方公里,而是南北要走多少天東西走多少天。
“這麼說吧,襄州多大你知道吧?”
羅士信點頭,“我當然知道,東西二百四十六里,南北三百六十七里。”
畢竟襄陽做為臨時國都也幾年了,這些他還是清楚的,這是他在講武堂聽課聽來的,講武堂有專門的地理課程,講軍事地理會講到這些。
東西二百四十六里,南北三百六十七里,這其實跟李超的那塊狼山北的領地差不多大了。
“嗯,襄州確實是這麼大,但琉求島是這個差不多三個大。”
羅士信張大嘴正要吃烤蒜呢,咬不下去了。
“琉求島有這麼大?三個襄州那麼大,那豈不是有你封地三個那麼大了?”
“差不多吧。”
羅士信這下來了興趣,原以為是個什麼海外小島,沒想到居然這麼大。
“離江東沿海遠嗎?”
程咬金在一邊道,“應當挺遠,大業六年,陳稜他們渡海過去,花了月餘時間。”
李超笑了。
一條海峽而已,哪需要一個月時間,海峽也就三百里左右寬,三百里船行一個月?
“其實很近的,兩三天時間就能抵達了。”
“不可能吧,離江東沿海這麼近的話,又是這麼大一個島,沒理由中原一直沒有控制發展那邊啊?”李績也驚訝問道。
海南島比這個琉求島還小點,離中原也不算遠,因此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原王朝就一直控制著海南島了。可這琉求島如何也只三天水路,沒理由卻一直沒有佔據開發啊。
“那島莫非都是窮山惡水,不宜居住?”
“不,那是個寶島,氣候宜人,適合耕種。真開發了,島上住個百萬人口都毫無問題,還能往外供糧呢。”
“不可能啊,如果真有這麼好,為何中原千百年來都沒控制那裡呢?”李績覺得事情很奇怪,那島上又沒有什麼強大的國家,當年陳稜帶著萬人上島,可是把土著打的大敗。
當時土著王允斯渴刺兜派兵拒戰,張鎮周直接就擊潰了,一路打到他們的都邑。小王允斯老棋領兵來戰,又被陳稜擊敗。打到對方都邑下時,對方大小王不過聚集了幾千人而已。陳稜敗其大小王,破其都邑,還擒了老王之子搗槌,俘獲了好幾千男女而還。
一萬兵馬渡海而攻,能夠直接破都城擒王子,這在李績看來,這島上夷人實力極弱,還不如西南山裡的那些獠蠻呢。那些獠蠻部族,稍大點的寨子,估計都比這山夷勢力強。
“茂公也是有道理的,其實流求與江東海邊確實只隔三百餘里海峽。只不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