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出了“強者為尊”的口號,可他轟轟烈烈的大鬧天宮卻以失敗而告終。孫悟空的失敗其實是難免的,大概說來,導致他失敗的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前已經經歷了兩次招安。兩次招安雖然使他摸到了天庭的部分虛實,但對他的造反來說,必然會產生名分上的問題。由於被招安,他與玉帝就有了君臣的名分,如果是一個正常人,有問題有意見,可以透過正常渠道向玉帝反映。如果要爭取參加蟠桃會的待遇,也應該透過“組織”渠道。可悟空完全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也沒有按照“組織程式”反映其不滿,所以他的大鬧天宮沒有得到其他神仙的同情和支援,從戰略上陷於孤立,結果成了一個人在孤軍奮戰。
如果悟空真是一個人才,並想獲得更好的待遇,甚至想取玉帝而代之,他也應該透過建功立業的方式,獲得其他神仙的尊重,實現人心的歸附。在中國歷史上,大臣覺得君王沒有什麼真本事,試圖篡位的情況發生了很多,但成功的很少,因為這需要一些條件,首先是皇帝失德,失去了作為君主的權威,人心思動;其次是自己建立了能夠震懾人心的功業,使得人心歸附。反叛者或者有大德,或者有奇功,最好是兩者兼而有之,在這種情況下,才容易成功。看看孫悟空此時的情形,玉帝表面上似乎無能,但他仍是眾神尊敬的物件,太白金星、四大天王、九曜星、二十八宿等等都沒有不臣之心;孫悟空也沒有在天界立下大威、樹過奇勳,反叛的理由更是好笑,不過是因為蟠桃會沒有請他,為此而衝冠一怒,以這樣的行徑而覬覦大寶,自然不可能獲得天界眾神的同情與支援。
其次,孫悟空的反叛也很盲目,他打出的是“強者為尊”的旗號,但對於自己與天庭真正的實力對比並沒有深刻的認識。他自以為了解天庭的虛實,其實事實滿不是那麼回事。取經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事情可以作為佐證。
在車遲國三清觀,悟空竟然不知道“三清”是什麼人物,問豬八戒“這上面坐的是什麼菩薩?”這太令八戒感到詫異了。在神仙隊伍中,八戒見過無知的,但沒見過這麼無知的。悟空竟然到現在連道教和佛教都分不清,把“三清”當作菩薩了。八戒說:“三清也認不得,卻認做什麼菩薩!”悟空還是不知道“三清”是誰,繼續問是哪三清?八戒只好告訴他: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看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不過是個目光短淺之輩罷了,情報工作都做成這樣了,還要起兵造反,如來跟他說的那番話:“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確實是一點也不錯。
不要說“三清”這樣的大高手,就是一般的天將也不是他想象得那麼弱。以至於他打到靈霄殿前的時候,被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攔住,兩人鬥在一處,勝負未分,然後佑聖真君又調三十六員雷將把他圍住,雖然一時半會捉不住他,卻也使他不能打入靈霄寶殿。而這些神將,在天庭不過是一些二三流角色而已。
如果是被眾神的車輪戰術打敗,那麼悟空的失敗還令人很感嘆,覺得他是一個悲劇英雄,被一群宵小用卑鄙的方式打敗了。實際情況是,他是被一個超一流高手輕而易舉地擊敗的。孫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講究謀定而後動、先計而後戰。悟空這樣,根本就是無謀而動。另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悟空更沒有做到。對於天界還有如來這樣的大高手他竟茫然不知,對自己未能跳出如來的手掌心,還大吃一驚,說“我決不信,不信!等我再去來!”還要再去跑一趟。知己知彼是廟算的前提,而廟算的基礎就是判斷雙方的實力對比。孫子還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勝利的軍隊總是估算到可以獲勝然後尋求作戰,失敗的軍隊是先倉促出戰然後希望能僥倖取得勝利。所以造反鬧事,也要等待時機,等待對方犯錯誤,看準了再下手。這倉促起兵,沒有成算,用在孫悟空的頭上應該是不錯的①。
①以上所引孫子的話分別見《孫子兵法》中的“計第一”、“謀功第三”和“形第四”。
最後,就算悟空坐上了玉帝的寶座,他也坐不住。因為他一無功業,二來德不足以服人,第三,就算是力也並不讓人很服氣,最後,他也沒有自己的一班人馬。對於天庭眾神的管理,他不能僅靠暴力來壓服。如果不靠暴力壓服,他對眾神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來應付。我們在他身上並沒有發現足夠的管理才能,畢竟管理天界與管理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