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部分

,鞠躬盡瘁,日夜辛勞,但求保漢室正統,既然聖上以為臣只是為了一己私利,臣只好辭去職位,躬身歸田,再不過問政事!”

劉辯安慰道:“方才是朕言語有失,然天下之勢已大定,朕也是漢室皇子,自然希望大漢能夠光復,但朕自幼便知才能不如皇弟,如今他做的不是很好嗎?他既然有雄心壯志統一四海,讓大漢重新光復,再現孝武皇帝之盛世,此乃漢室之造化,朕就算不能為他助力,也不該有所阻擾,希望丞相能夠明白朕的苦心,朕對皇位倒不留戀,只求漢室能夠重現昔日榮耀,既然自己無能,就放手讓皇弟他去做吧,若是朕歸逝之後,見到父皇和列祖列宗也算有個交待,至於正統之言就不用說了,丞相也清楚,當年父皇想立為太子者是皇弟,若非太后和國舅手握重兵和姦臣當道,恐怕朕也不可能當上太子,再說了朕和皇弟都是當世皇子,誰繼承漢室江山不算是正統!”

復與沮授道:“朕治理天下,萬事以百姓安居樂業為上,不可再妄動兵馬,朝廷現在有兵馬六十萬,顯然是過多,百姓賦稅也過於軻重,將兵員減去一半吧!”

沮授拱手道:“皇上聖明,此才是安居之道,聖明仁德之君所謂。以軍相爭,北方百姓困頓,南方自然有了北伐藉口。若是安息民生,輕兵重農,百姓生活安樂,世間皆知聖上仁德,南方便不敢輕易來犯!”

這兩年來,諸葛亮慢慢將權力分走。劉辯和沮授掌握的權柄越來越重,北方局勢已經不是諸葛亮所能掌控,他搖頭嘆息。黯然離去,待其走後,劉辯泣道:“孔明啊,非朕不願奪天下,實已奪不得,如今之計,只能以退守名節,使皇弟不敢殺我爾!”

諸葛亮回到府中,正遇郭憂之和郝昭求見,乃讓兩進府,兩人進府之後,皆道:“今不出兵以緩東北之勢,恐一旦統一東北之地,南方楚王必帥軍統一南北!”

諸葛亮嘆道:“皇上已經無意再奪天下了,其實我何嘗不知,如今西城恐怕已經安定,東北方的夫餘和高句麗一旦被滅,劉協就不會給北方朝廷留下活路!”

郝昭道:“夫兵勝者,非謀略,乃在國之盛,泰國統一六國,秦國統一六國,靠的就是國家地強盛和軍隊的強大,若論人才,六國謀略者眾多,然終究大敗,今日南方久戰未見其衰,實屬我等意料之外!”

諸葛亮道:“南方所用之策是朝廷出兵,歸附者提供補給的征戰方式,對大漢的財稅沒有造成什麼影響,西域之地三年統一,其所用錢財都是西域本地錢財,日後征伐夫餘等地,所用錢財也靠的是遼州,實際上南方財稅大州前三名的荊州、揚州、蜀州都沒有損傷,而在楚王的治理下,梁州、豫州、青州、兗州、雍州都沒有損傷,而在楚王的治理下,梁州、豫州、青州、兗州、雍州的財稅也開始逐步增加,交、廣、涼三州的財稅也逐漸實現平衡,確實很神奇啊,十年之力,竟然大漢恢復到大漢全盛時期的財力,而人口卻只是全盛時的六成。”

郝照道:“既然如此,丞相以為北方可能支撐下去?”

諸葛亮搖了搖鶴尾扇,道:“兩州之地,財稅加起來不如揚州,更不如荊州,怎麼可能支援下去,亮也是回天乏術!”

郝昭道:“既然如此,何不開城門迎之,使大漢一統,皇上也可以留一地安度餘身,丞相更可重得重用,以丞相之才,難道還在荀彧等人之下?”

這兩人皆是諸葛亮的心腹,若是旁人說這話,諸葛亮早已經令人拿下,他沉吟良久,乃道:“此事要從長計議,孫邵一死,朝中已經沒有人是全忠之人,便是沮授也不過為了儲存冀州派系還暫作調整而已,我本還想勉強支撐,尋找機會,但經歷壺關之失後,我心中也很清楚了,尤其此次南漢一舉定漠北和西域,四面包圍北方之後,我便將權力慢慢移交給沮授,正是穩求自保之策!”

郝昭道:“正是見丞相逐漸移交權柄,知丞相有相退之心,才敢和丞相直言!”

諸葛亮微微點頭,郝昭雖然是孫邵提拔上來的,但一直跟隨自己,尤其是孫邵死去之後,更不顧自己慢慢讓出權力,反而更用心的跟隨自己,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若是生在南方,現在只怕不遜色皇甫顏、呂蒙等所謂的三大少帥。

復問他:“此事可與太史慈等人說過?”

郝照道:“太史慈和徐晃皆愚忠之輩,言之無用,故素未直言!”

諸葛亮道:“我漸漸放權之後,他們以為我的權柄都被皇上自己拿去了,也慢慢和我疏遠了,可見兩人不過武夫,不知我此舉之意,而你們能看出來,說明你們才是聰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