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再起兵亦可掌控天下,今賣糧與劉備,實為自斷北進之途,日後劉備必奪殿下楚地。我弟子司馬懿當初正是見殿下只知穩守南方荊州,不願進取帝業而投劉備!以空明所見,殿下之才不僅可治理大漢,更可建萬世千秋功業,若只願守南方則早晚必為他人盡取荊揚!”

劉協道:“非不取之,實兄長仍在!”

胡昭大笑,道:“我知殿下一恐世人之言,二恐名及造反,為人病詬,三恐南方群臣棄之,實則不然,殿下乃靈帝親子,又權至楚王,觀楚地百姓富足,可知殿下若為帝,必是罕世明君。其次,若他人反之,則為國事,殿下奪帝位,不過是漢室家事而已,以楚地如此大治功業,殿下可寬心奪之,殿下帳下群臣何人不知殿下才能,若殿下為帝,此乃百姓幸事。我弟子司馬懿曾與我說過,觀天下各地治理,善治天下者,紹不如備,備不如操,操不如殿下;然以稱霸天下之心,紹不如殿下,殿下不如備,備不如操;再觀稱帝之心,紹不如殿下,殿下不如操,操不如備,故司馬懿願投劉備,試圖一展雄風,再建大漢昔日隆威爾!”

劉協料定胡昭絕非試探自己,實則點名自己缺陷,暗言自己既無從劉備和皇帝手中奪下江山之志,他也沒有必要報效,省得日後事敗,空留罵名,亦大笑道:“空明大智,正可助孤王掌控天下!”

歷史上的胡昭弟子司馬懿和鄧艾皆特別重法紀,亦儒亦法,可見其師胡昭亦深悉法儒之道,胡昭願遠俗事,匿深山,頗有仙道風範,言語中對老子頗有推崇,此等大賢正是劉協百般渴求的。

胡昭道:“既然殿下願奪天下,何故三次良機皆不出兵?”

劉協道:“非不出兵,皆不能出兵。第一次良機,孤王年幼,難掌朝政,便是除去董卓,亦難控帝業;第二次良機,孤王內政方興,楚地並不強過北方多少,且有曹操隔穎水相望,若攻入至幷州,恐曹操與劉備聯手,則孤王死無葬身之地,故亦不出兵!”

胡昭問道:“那今日又是何故?”

劉協長嘆一聲,道:“今日不出兵有兩難處,一是孤王雖求天下,然不願得到一片荒蕪的北方,故暫時救濟,待百姓無災之後再以軍勝之,其次還有一難,在孤王心中纏繞久遠,眾人只知楚地繁榮,卻不知道繁榮背後潛藏多少危機。”

胡昭分外詫異,道:“楚地兵精糧足,何來危機之說!”

劉協取過一張襄陽紙,在紙上寫下“經濟學”三字,問胡昭道:“空明可瞭解這門學識?”

胡昭更加詫異,道:“空明讀書破萬卷,嘗未遇到這門學識!”

劉協解釋道:“這是孤王自己取得名稱,實則是商農工賦、錢財金貨運作的道理和規則,也可以說是楚地教授的商課的根基,亦可稱之為財經道,或可稱之為財經學,比之商課更為廣博深邃,便是窮孤王一生亦難完全掌握!”

胡昭大驚,乃道:“願聞其詳!”

劉協點了點頭,在紙上寫下“財經學概論”,道:“財經學的基礎就叫財經學概論,其後又可延伸出農業財經學、商品財經學、人口財經學、農場財經學、貨幣財經學、政治財經學等等,孤王點出的幾門分科與此次危機最有關係。”

劉協乘夜色,與胡昭從經濟學概論的基本理論談起,為了方便他的理解,劉協將基本定義改為以最少資源滿足世人無限慾望之道,即最最佳化分配利用資源的學識。

從生產力到四大要素,從購買力到消費者需求,從通貨膨脹到通貨緊縮,從生產萎縮到生產過剩,劉協從晚上一直講到黎明,胡昭雖然聽得很投入,劉協講的也很細緻,不過胡昭聽懂的地方實在有限,雖然是一代宗師級別的大賢,但對於突然間湧入的大量資訊還是不能掌握,但胡昭還是隱約明白了劉協的意思,楚地出現了經濟發展中比較棘手的生產過剩現象。

劉協悠長的一聲嘆息,他心中清楚,這次經濟危機其實最主要的錯誤是自己的失誤,回到過去改造經濟結構實在是太危險了,打破經濟發展規律,導致經濟的躍遷式發展終於釀造了現在的危機。

整個楚地能夠覺察到危機來臨的只有荀彧、張昭和糜竺這樣的國商而已,以農業而言,楚地這麼早的推出稻麥兩熟制,人工遴選良種,增加畜牧業,增加經濟作物的間插種植,這一系列的行為過早的促使了糧食增幅過大,而消費的方式過於單一,人們沒有將糧食提煉加工的習慣,沒有附屬消費。

即使是遭逢旱季寒潮,由於南方受災較弱,水利灌溉方便,楚地荊、揚、徐、益、漢中又皆是天下糧倉,楚地去年糧產之巨仍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