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億無限膨脹開去,僅大漢帝國各商社中實力排名前三的荊州武德集商社、東南吳氏集商社、金陵長江集商社三家就已經進入景山基社格局內,國內主要船舶製造和礦社、畜牧行業也由景山基社實現隱性壟斷。
帝國的權利逐步從明處向暗處轉變,潛入地下三千尺般,再也無法察覺,劉協終於將大漢皇家文媒開展起來,但是文媒是個需要廣泛基礎的行業,只能用時間來改變的行業,劉協並沒有立刻拔高,而是讓它順其自然的發展,主要優先扶植的是學術期刊,希望透過這些學術期刊為大漢建立一個更廣泛的學術討論空間,建立一個開明的學術研究空間。
在景山基社和大漢皇家集商社進入正常的運作之後,劉協再次召開御府、統帥府、治略府的三府會議,對後未來兩年的工作進行仔細部署,由於徐庶在泰州已經遇到了非常多的麻煩,劉協督促治略府增加三十億的軍費。
劉協留下陳群統領御府在襄陽負責深化儒、道、法和道教的改革,太學府工作的推廣;馬良則按照最初的規劃,繼續加大景山基社的建設,推動大漢皇家集商社的各種事宜。
荀彧領銜治略府,統管治略事宜,整頓吏部,推動官員的非儒生化,胡昭被封道教大道師,負責推廣教化,透過道教的推廣。向漠北、西域、各少數民族推廣漢字、漢語,道教信仰。
賈詡負責領銜統帥府,務必在兩年之內,讓北方結束對慕容鮮卑等部落的清剿。在西金城要做好防禦事宜,做好攻打安息帝國的物資準備。
劉協自己則領著龐統等人和禁軍越野營、近衛營、南衛營離開襄陽,前往南海郡。同行的還有喬貴妃和三皇子劉逸,蔡皇后則留在襄陽城。
廣州河內郡,當地人所說的迎春河畔,此時正值夏末雨濃之際,落差達十餘丈的慕天瀑布流水湍急,清澈草綠的河水讓人心情舒爽,碧綠盎然的周側山林更是令人感到靜謐。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大部隊中不斷有人中暑,徐庶不得不將大部人馬安置在此,迎春河南下十里便是海岸口。水軍和陸軍相隔十里駐防。
徐庶紮營這裡主要也考慮這裡防禦態勢極佳,自然風景優美,溫度也適宜。向後三十里就是河內郡治地,那裡還駐紮著十餘萬的廣州駐防軍。
高腳木樓在迎春河畔沿岸展開,清澈河水流過木樓柱下,來往都透過小舟,大軍工程兵們正在河畔靠岸處修築新的營寨。自然是要留給大漢皇帝劉協。
徐庶和郭嘉得到御府的通知:皇帝已經起航,三個月後將至。
兩人看到詔令,彼此都微微長吁一口氣,三月前,大漢軍隊和扶南國在永珍城對戰之後。滅敵三萬,剛佔領永珍城,結果近百萬人口的扶南國就好像消失一樣在這片土地之上一般,所有人都按村子和部落分散成一股股,到處潛藏山林深處。
加上氣候越來越炎熱,大軍中多數戰士都患上本地惡疾,雖然有大量醫師在,還是能夠控制病情,但戰力減員卻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只能等劉協來。
他們相信,只要劉協到了這裡,即使不用解釋,劉協也能明白為什麼大軍三個月來沒有一點進展,而且南衛營是對付這些分散小股遊兵的最好軍隊。
大漢的南衛營歷來都是一個圈養獵狗的軍營,擁有六千多隻訓練有素的獵狗,是在當年對付同樣山地作戰、分散遊擊的丹陽兵的戰爭中鍛煉出來的特殊兵系,南衛營的兵源也來自南山族,這也是精善森林作戰的特殊兵系。
三個月後,天氣漸漸轉涼,但相對北方和長江流域,這裡還是非常炎熱,劉協攜著小喬和三皇子劉逸來到慕天瀑布。
小喬非常不適應這裡的天氣,連連嚷著要回去,劉協安慰她,道:“這裡有很多地方你也沒有見識過,待到了十月底,天氣就會涼爽一些!”
小喬也已經不再是當年純真爛漫地小姑娘了,也知道劉協這次帶著她和劉逸出來,絕對用其他用意,也只好忍住。
劉協當夜就召集諸位將軍開統帥會,待陸遜等人也陸續抵達之後,劉協讓人燒好涼茶,用水逼涼之後,一一斟上。
涼茶降火,消暑解炎,是劉協用襄陽學府開出來的常飲降火湯和茶葉同煮而成,他大口喝下一口涼茶,和眾人道:“朕早就知道在這裡要卡住,所以朕才特意前來督軍,諸位先說說有沒有什麼建議?”
徐庶道:“倒也想過了幾個方法,但都不見效果,那些人都躲在深山裡,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這裡和當年的山越一帶不一樣,躲到深山裡,就靠深山中的林產和漁獵都可以存活下,想用當年的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