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後來,許多買符紙的弟子,都知道有一個不愛說話的怪修士在蘆笛鎮上,專賣上好的符紙。
用他的符紙製符,成功率會高些。一些來買符紙的宗門弟子,不管是老主顧,還是第一次來買符紙的弟子,竟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
到了擺賣符紙處,就先看看穿著黑市套裝的“怪修士”在不在擺攤。如果他在,他們往往第一時間到他處買符紙。如果他在,往往是等到他的符紙賣光了,其他賣符紙的修士才有生意做。
弄得穿著套裝的陳德,常常看到其他賣符紙的攤主投過來的幽怨的眼神。
年紀雖小,可是讀過許多雜書的陳德知道:凡俗中,有句話,叫做凡事過則不吉。
看到那種幽怨的眼神多了以後,陳德心裡有所觸動:在修真界,應該也是凡事過則不吉。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天妒英才。
雜七雜八的書看多了以後,少年陳德的心裡隱約有這樣的看法:隕落的英才,不少的時候是因為防不勝防的。
因此,陳德並不因為自己的符紙好賣,就一味地擴大製作規模。
再說了,陳德有宗門的役務要完成,還要練武、打坐,時間有限。
穩定自己符紙的產出量,牢牢佔據這個小坊市一定的份額,就足夠了。
而且,做太多的符紙花的時間就多,雖然不愁賣不掉,但是對應的,要花的擺攤的時間也就多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