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情肅穆的各等官員緩緩在人群中間走過,御攆更是居高臨下,趙石偷眼望去,御攆之上卻有好幾人在,景王赫然正在其中,一個長地和景王有七八分相似的估計不是太子也差不多少,這人身後還站著一個青年,二十多歲的模樣,神情恭謹,趙石瞅了一眼身旁的李全壽,心裡想著,這個估計身份應該和李全壽差不多吧?
御攆其中還有兩個老者,都是須發皆白,一個身材高大長相有些猙獰,面容之上傷痕累累,估計年輕時便是個俊俏之人,有了這麼一張臉,也會透出幾許兇厲之氣地,一雙精光閃閃的眸子轉動之間,威風自現。
身上穿著一身紫袍,金玉束帶,金魚袋配在腰間,玉勾之上,卻還隨身帶著一把橫刀,旁的卻還罷了,這御前帶刀卻已是顯示了這位老者實已經到了位極人臣地步。
另一個老者卻是面容清消,身材頎長,也是一身紫色袍服,與那威嚴老者一式兩樣,配飾基本相同,只是在胸前紋著一個繁複圖樣,離的太遠,趙石也是沒有細看,這個老者笑語妍妍的樣子,很容易便能讓人起那親近之意的。
中間一人高踞上座,臉色有些蒼白,鬚髮也已是花白模樣,眼睛微微眯起,卻是透著一股疲憊的味道,身後站著兩個打著團扇的女子,身旁還侍立著一個老太監,此時這人嘴角含笑,四下裡張望著,有一搭沒一搭地跟身旁之人說著什麼,他身上的服飾很是簡單,玄冕,牟服。只是在顏色上都是淡黃色,這位就是當今大秦天子,正德皇帝了吧?趙石暗自想道。
御攆在通道之中駛過,前面的人雖是吃了不少塵土,但神情興奮,像他們這些人的官階,大多數人一生也未必能見到皇帝一次的,能如此近的感受到天家威嚴。一些人心裡已經在想著回去之後怎麼向人炫耀了。
這一行人到了高臺之下,十幾個官員依照位次拾階而上,直到正德皇帝在鋪就黃綾地椅子上坐下,其他人等才依次入座。
正德皇帝揮了揮手,一個禮部的官員走上臺前,先是向正德皇帝施了一禮,接著才側轉過身子,向臺下揮手示意。這時山呼萬歲之聲才漸漸停了下來。
便像後世有個什麼活動,總要有領導講話一般,禮部早就準備了一篇冗雜繁複地開場白,在那禮部官員在陰陽頓挫地聲調之中,武舉才算是揭開了序幕。
正德皇帝和文武百官沒有在這裡多作停留。在宣佈了武舉正式開始之後不久,便都徑自離去。
第一天乃是射術的比試,如前所說,八箭中地者便能入選。各地趕來的舉子有一千四百八十六人之多,一個個上前測試自然是不行的,不過場地設地太多卻也耗費人力,所以共計設有六個場地,唸到名姓者進入場地進行核考,兵部設有官員在場監督記錄。
這箭術的比試沒趙石什麼事情,但杜山虎卻在其列,趙石也想著看看這些人的實力如何。齊子平已經向他報上幾個人的名字,這些人中間有三個是延州鎮軍過來的,兩個則是潼關守軍編制,都是久經戰陣的下級軍官,還有幾個是大秦和西夏交界處的邊寨趕過來的舉子,也是不弱地樣子,雖說兵部主持這次核考,但這些人都是籍籍無名之輩。實力上說不好是怎麼回事的。幾個人便也留下來觀看,看了一圈下來。十個當中卻有七八個輕鬆透過箭試,雖然用的弓都是二石三石的軟弓,也有自帶弓箭者,王虎自然沒有什麼,李全壽也只是看個熱鬧,但看在趙石眼裡,也是暗自感嘆這個時代卻是民風尚武,只這箭術上就能看的出來地……
杜山虎的名字排在前列,八箭中靶對於他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過了這一關自無什麼懸念,之後便陪在趙石身邊挨個觀瞧,看趙石對許多東西並不明白,便在趙石旁邊充當瞭解說的角色。
這時指著場中一人道:“這人應該是斥候出身,並不以勇力見長,騎術也重在勁疾,沒有多少的花俏,瞧他騎馬時身子卻總是不由自主地左右晃動,這就是避箭的功夫了,不過這人來參加比試卻是白費,便是能過了這一關,後面的對決可有他好瞧的,估計這人也是在最後一關當中給別人作個陪襯罷了。”
他話裡的意思趙石也是明白,到了最後一關,肯定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要多作配合支援的,雖說兵部對於這些舉子舞弊的事情也多少作了防範,但自古以來,遇有考試,總歸是要有人心存僥倖地。
卻聽杜山虎接著說道:“再看這個傢伙,身子貼在馬上,就差沒擠進馬身子裡面去了,一看便知是衝陣的角色,對方箭雨一到,這樣卻能最大程度的保證自己的安危,不過大多憑的還是各人的運氣,不過這樣情況之下還能射箭的一定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