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6部分

不過都察御史也好,按察使也罷,就職權而言,他們卻是在侵蝕地方主官的許可權,大部分按察使又都是京官出身,長此以往,必然位在其他地方大吏之上。

當然,那是天下承平之時的事情了,當今天下,正值亂世,英雄輩出,豪傑奮起,按察使之類官吏,權勢再彰,也無法在將軍們手中奪得更多的權力……

天色近晚,天空陰雲密佈,北風烈烈,大同城如同一尊巨獸,矗立在寒風之中,挺直著歷經歲月洗禮的斑駁身軀,依舊能彰顯出北地雄城之英姿。

此時,已經到了關閉城門的時候,但在大同城北門,一群人聚在城門之前,迎著凜冽的寒風,翹首北望。

按察使鄭鐸看上去四十左右歲的年紀,裹著厚厚的大氅,還是被凍的臉青唇白,不住瑟瑟發抖。

“北地……風寒,一至於斯……真真讓人受不住……柳大人,大將軍也應該快……就快到了吧?”

稍稍往前湊了湊,來到宣慰使柳世源身邊,跺著腳,斷斷續續的問著,顯然冷的有些受不了了。

實際上,他們並未在這裡等候多少時間,只是天氣驟變,眼瞅著一場冬雪就要下來,這才讓人難耐風寒。

宣慰使柳世源望遠處張望了一下,他來到大同已經數載,比之鄭鐸要適應一些,此時雖也冷的厲害,卻還受得住,只是擺了擺手,“再等等,如果不成,再到門洞避一避,不過大將軍帶的是騎兵,咱們在城門之前迎候,已是不妥,若是等大將軍到了咱們眼前,再倉促迎出,怕是不妥。”

鄭鐸回頭望了望身後黑洞洞的城門甬道,被風從那裡呼嘯而過,只聽聲音,就讓鄭鐸呲了呲牙,到那裡避一避,還不如在這兒等著呢。

心裡不由暗自腹誹,大將軍南歸,也不選個好日子,就這天氣,在此處站一站,已是如此,大軍行軍又該多辛苦?

想到這裡,不由對那位大將軍又添了幾分佩服之意,勤勞王事至此,可以算是沒有辜負了半點陛下信重。

隨之又羨慕的想著,冠軍大將軍回到大同,應該呆不了多少時日,年關之前,怕是要回京述職。

據前些時到的家信推測,這次冠軍大將軍回京,加官進爵可就不是以往那般輕描淡寫了,算起來,應該是要加公爵號了。

嘖嘖,大秦開國至今,第四位公爺,大秦因功而封國公的,另外三位都是大秦開國元勳,不過歷代下來,只有京師李家還在,其他兩位的後人,都已敗落。

就算是李家,國公之位也已不在,要知道,大秦爵位繼承向來是減等而授,像鄭家這樣的門閥世家,從祖宗那裡數下來,最高也不過是個縣伯之位。

爵位之賞在大秦分外難得,早已是朝野共識……

不過近些年,爵位有所放開,長安之亂前後,一下就出了兩位侯爺,之後機緣巧合之下,還出了一位異姓王。

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晉侯位,也是指日可待,等到再出個國公,自己那位伯父大人,應該也能加個一等伯了,好一好,三等侯也該是有的……

成名需趁早啊,這位按察使大人哆嗦著身子想,家裡那些嬌生慣養的東西就不用提了,還有那些盯著王家留下的職位不放的傢伙,用鼠目寸光來形容再是合適不過。

他可是幾次提議,要多拿下些兵部和樞密院的職位,小點不怕,那才是將來晉身的好地方,而且還能少些麻煩。

但家裡人還多是願意呆在吏部,那個地方到是不錯,但陛下和中書的大人們,誰都不會輕易放過那裡,那才是真正的是非所在。

而鄭家子弟從軍的又少,耕讀傳家,耕讀傳家,真真是比上有餘比下不足……

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一些所謂老成之人,還在想著如何限制將軍們的兵權,還總那唐時舊例來說事。

也不想想,大唐開國之時,那些秦王府舊人,各個聲名顯赫,凌煙閣上留名,又有誰起兵作亂的?

限制大將兵權,那也應該是天下一統之後的事情,現在說這個,美其名曰,眼光長遠,,實際上,卻是看不清眼下情勢的迂腐之人了。

希望家裡那幾位還沒老糊塗,不要在冠軍大將軍回京之後,鬧出什麼事來才好,跟現在如日中天的定軍侯趙柱國相爭,怕是要碰個頭破血流,即便是陛下那裡,也不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

實際上,歸根結底,景帝一朝的那些風波事故,在成武年間,怕是不會重演了,陛下的眼光,和先帝不同的很,更願意放眼於天下,心胸氣魄,非是先帝能及。

尤其是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