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8部分

簽押之責外,再無其他了。”

“如此,也便形同虛設,不如儘早廢之,還可免了,將來有人兼掌門下樞密事,權重於朝之憂,不過如此一來,兵部入中書參政,難免為人所制,之後必成文人掌兵,兵事即廢,也便流於守成,再難奮進了。”

“此歷朝之痼疾,多有沿革,無法解之,也就不需多言了……”

隨著南十八侃侃道來,在座之人都聽的入神,雖然對樞密院都不算陌生,但其中多有見解,聞之,便有耳目一新之感。

而這裡的又都是些聰明人。都是明白。南十八說起這些。不但是在給這位從草莽之間躥升起來的大帥講解其中要害,而且,也有著另外一層含義。

樞密院不可輕廢,若真是時機到了,不如取之……

趙石不置可否,又與幾個人商量了一陣,便打發眾人離去了。

本來他還想著去見一見李承乾,但在樞密使汪道存這裡碰了一個硬釘子。那邊就要慎重一些了。

樞密使汪道存一個人還不算什麼,若是其和李承乾有了默契,那還真是麻煩,去了也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和南十八幾個商量之下,到不如等到皇帝陛下召叢集臣議事之時,在御前光明正大的跟人爭辯一番了。

趙石想了想,進兵中原,還是揮兵西夏這樣的軍國大事,雖然機密為先。但也瞞不了太長的時間。

一旦大軍調撥,糧草輜重流水般的往西北過去。哪能真個做到不透一點風聲?

所以,他也安下了心來,靜等著宮中召喚。

接下來的幾天,他這裡已經開始琢磨著,不如趁這個時候,去城外轉上一圈,射獵,和巡視城南莊田什麼的,掩人耳目的藉口不會少了,順便正好跟靖佳那邊商量一下,轉移家財的事情。

想的挺好,但還是沒走成。

因為他這裡安下了心,兵部尚書李承乾那邊卻是等不及了。

眼見朝廷動兵在即,朝中也多有傳聞出來,大將軍趙石回京快半個多月了,先在拜訪了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然後入宮見駕,出來就去拜見了樞密使汪道存,他這裡的親近人等,四處打探訊息。

但所得寥寥,只是知道,在樞密使汪道存那裡,兩人密探一番,談的什麼不太清楚,但卻曉得,兩人談的並不融洽。

之後好像也印證了這一點,因為聽聞樞密使汪道存隨即上書於陛下,說了一些事情,但卻一直沒有什麼動靜,到是隱有傳言,樞密使汪道存與大將軍趙石意見不合,有了爭執云云。

實際上,李承乾心裡明鏡似的,無非是明年用兵的方向上的不同罷了,要不是這個,李承乾也想不出來,以這兩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經歷,還能爭論其他什麼?

而他也明白,汪真如在樞密使的位置上時日無多,臨了,好像要幹些什麼大事出來,不過歸根結底,也不過是戀棧權位罷了,汪真如這些年,別無多少建樹,這好像是要在臨去之前,留下點什麼的意思?

如果是這樣還則罷了,但之後汪道存屢屢請他前去樞密院議事,這感覺可就糟糕的很了。

他和汪道存也算是相爭多年,沒有任何的私交,兩邊有事,公文往來是常態,即便是發生了什麼大事,也不過相互知會一聲,多數不是在中書,便是在御前碰面,各抒己見罷了。

他們的關係很明確,有著上下之分不假,但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對手。

如果說他與趙石之間是私怨的話,那麼與汪道存就是朝堂上無可爭議的政敵,因位置不同,權責相互牴觸,而產生的對立。

這樣的關係,讓他們根本無法建立起任何的私交,誰也無法向對方低頭,誰要是稍微示弱,在威望上以及權位上的損失,將讓他們無法忍受。

他們或許有的時候會有所默契,但要說誰來就誰,卻都是不可能的。

很顯然,汪道存在用著手段,要將事情弄的大一些,而且,還想同他建立一些默契。

不過李承乾可不想趟這一灘渾水,而且,他也有著自己的判斷。

說實話,除了朝廷政爭之外,他更傾向於先伐西夏,再定中原,從純粹的軍略角度來看,平定西夏,對於將來中原之戰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牢固的後方,讓大秦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就如當年平蜀,不但除去了一個後患,而且,讓大秦有了一個糧倉。

之後四處征伐,都是建立於這個基礎之上,若非糧草充足,大秦如今哪能如此強盛,威加於諸國?

沒有了西夏的牽制,大秦征伐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