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9部分

不說這些,到了八月中的時候,趙石坐鎮解州未動,但卻已經控制了河中大部,當然,這個說法有些不準確,事實上,河中各州府,表面上都被秦人攻了下來,但卻很少有秦人兵馬駐留,也就是說,很多地方官吏跑了個乾淨,秦人這裡卻既沒有駐兵,也沒有任命官吏,就那麼空著呢。

更多的地方,則是連秦人的影子都沒看到,就改弦易轍,自認為是大秦治下了,這樣糊里糊塗的情形,可謂是百年難得一見,估mo著,也就是後世明末,滿人南下的那會兒可能差不多,因為那個時候,明末農民起義如火如荼,加上李闖王打進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許多地方都呈現了一種無政府狀態,接著清軍南下,自然所向披靡。

說的有些遠了,回到正題,捷報頻傳是好事,但出人意料到這種地步,趙石也有點發懵,他這裡正等著諸路人馬回來,將各處情形稟報上來,再做下一步定奪,大概框架已經有了,就等著看看各處虛實如何的這麼個時節,卻是不想,安坐解州,多半個河中就已經入了掌中,這卻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

什麼先手後手的,在這個事實面前,都沒了半點的作用,全都化作了無用之舉,和胡離等人的心情差不多,連著幾天,趙石都撫著額頭,真真是哭笑不得,如果就憑自己這些人馬,便將河中河東皆納入手中想想若是張大將軍等人聽到這個訊息,估計得後悔的腸子都青了吧?

捷報一次又一次的到來,趙石已經麻木,心裡更有些沒底,實際上,他現在也面臨著兩個選擇,照現在的情形,第一個選擇就是穩一穩,畢竟兵少,而此行之目的,便是守衛大軍側後,若是急功近利,樂極生悲,反而不美,那麼一來,安撫民心,就成了重中之重,好處也是顯而易見,功勞有了,也再沒什麼風險,等到各處安定下來,他手中的牌也就多了。

但壞處也不是沒有,別瞧現在佔了多半個河中,但多數地方都是無險可守,而且即便守之,意義也是不大,而金人一旦醒過神兒來,派遣重兵南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可能化作流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金人疆域廣闊,帶甲百萬,就算衰落,若傾力來攻,也非他這五萬兵馬可以阻擋

再說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趁此戰機,揮兵北向,先奪下臨汾重鎮再說,臨汾對於河中的重要xing不言而喻,乃兵家必爭之所在。

東望幽並,北銜雲內,西控汾西,其戰略意義實在非同小可,和解州比起來,那裡才是駐軍的好地方。

不說現在,只說將來,若起兵伐金,就不知多了多少便利。

而有好處,便有壞處,臨汾城高池深,非是解州可比,這五萬兵馬打不打得下來?若打下來,金人重兵就在雲內,不論是太原府,還是大同,都駐有重兵,南方門戶一旦陷於敵手,金人還能不能沉得住氣?

若是大兵來攻的話,臨汾能不能守住?若是守不住,現在攻下臨汾,簡直就是將自己送入了險地,總之一句話,若揮兵臨汾的話,便是一次標準的軍事冒險,不用指望什麼後方援軍,二十多萬人馬,大秦已是傾力而來,主攻方向也不在金人這裡,還談什麼援軍不援軍的?

各有各的好處,卻也各有各的不盡人意的地方,兩難的選擇,讓趙石很是頭疼。

但之後,卻是有人幫他下了這個決心,不是旁人,卻是遠在潼關的大軍留後,兼大軍轉運使折匯ro

第九卷 旌旗漫卷 不須誇第七百二十八章 變故

“將軍,趙大將軍已經派了兩撥人來催討糧草……

您”

“先予五萬石,剩下的就說前方大軍亟待糧草,又逢秋收,民夫徵調艱難,延後些時日,再全數給他們送過去便是。”大軍留後,兼大軍轉運使折匯揉著眉頭淡淡吩咐道。大軍出征,已半月有餘,潼關這裡,已成糧草重地,忙碌的一塌糊塗,各部討要糧草的,一撥接著一撥,戶部以及兵部派來的人手根本不夠用,連著折匯帳下的幕僚,參軍,書記,六曹人等都用上了,才算能勉強支應。

而前邊戰事並不算順利,最讓人吃驚的是,七月末,後周洛陽守將孟珙,趁夜率兵出洛陽,水陸並進,急至新安南。

此時,大將軍王佩已經到了新安,於洛水河畔紮營,而此時,張培賢所率主力大軍方至澠池,因王佩急於建功,一路又無多少阻滯,竟是甩開了主力大軍數十里。

翌日晚,後周水軍以火弩攻王佩部大營,後,孟珙及其子孟青,各率萬餘人馬攻入秦軍大營,因一路急行,秦軍已是疲憊不堪,驟遇遇襲,一時大亂,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