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之幸,多謝陛下,多謝大將軍,多謝沈人。”
景帝哈哈大笑,趙石卻蹙眉道:“陛下,這怎麼使得?”
“莫要掃興,且來觀之便是……”
趙石還能說什麼?那邊沈人已是起身,“請陛下,大將軍稍候片刻,容臣妾換衣準備。”
“且去,且去。”景帝擺手,多有迫不及待之勢。
等這沈人一去,景帝正容危坐,卻又是恢復了那等雍容威嚴模樣,不知怎的,趙石卻是心裡一鬆,覺著這正常了些。
“議和之事,拖延不絕,朕心裡總有些不踏實,愛卿於此事上還有何建言,說來聽聽。”
趙石想了想道:“聽聞後周使節也在京師?”
帝點頭。
趙石接著道:“雖微臣覺得,議和之事不可期於來日,然於我大秦,終歸是有好處的,不論金人,還是後周,倉促之間派遣使臣來長安,不過是急於與我大秦停戰而已,待得知曉我大秦也有議和之意後,會派出真正的議和使臣。”
“這樣一來,拖延時日在所難免,再者,議和非是一揮而就之事,當務之急,是讓人擬出議和條款,微臣還以為,既然戰而勝之,不妨……多要些好處,若不答應,過些時日,春暖花開,可陳重兵於邊塞,經此一戰,後周,金人皆已膽喪,朝堂上議和之聲定然不絕於耳,見我又有進擊之態,惶恐無日間,也只能低頭俯首……”
“後周,金國,百多年積蓄,富裕之處,非我大秦可比,我大秦又何必客氣?而北地妖嬈,江淮靈秀,也儘可取之……”
此言一出,不但景帝,便是王虎也自哈哈大笑,秦人特有的爽朗笑聲,迴盪在大殿之中。
“此言甚合朕意,聽聞路途之上,愛卿將那些議和使臣,以鐵箱盛之,可有此事?”
見趙石點頭稱是,景帝肅容道:“以後不可如此,我大秦雖僻處西北,不怎尚於中原禮儀,然如此辱慢使節,卻也不成,傳之於天下,還道我秦人蠻橫粗野,於國體無益……”
趙石當即謝罪,“微臣知罪,只是當年微臣於草原聽聞,金人曾騙北方蒙古諸部首領入上京,以鐵驢之刑辱之,臣也沒想那麼多,心想,既然金人做得,為何我等做不得?不然金人還道我秦人心慈手軟……卻未想及國體,陛下教誨的是,微臣之後定銘記於心,不敢再犯。”
“哦?”景帝有些驚異,不由問之。
趙石也只記得個大概,略略說了,景帝也是感慨,金人果然乃率獸食人之胡人,殘忍暴虐之處駭人聽聞。
列表
!
第十卷 天下興亡誰人曉第七百九十八章 見駕(四)
景帝看著趙石,心中一動,這番問對,多有意外之喜,朝堂諸臣到底未曾真正見過周人如何,金人如何,所議條款多有疏漏,更讓人可氣的是,一些大臣墨守成規,總覺錙銖必較有辱大秦國體,所上建言更是可笑之極。【,ka~文字首發//
竟然到了此時,還有那不明就裡的糊塗人,上書建議放棄河中諸地,退守黃河以南才是正理,金人,後周使節也不安生,到了長安之後,拜會這個,拜會那個,這般下去,時日久了,難免會窺見大秦朝堂動靜,這也正是他覺著議和之事拖沓日久,心裡不踏實的根源所在。
而趙石一番話,雖還有許多可以細作安排的地方,但中間滿是進取之意,正合他的心意,不若……讓他參與到議和之事上來?
景帝有些心動,但隨即便否了,若是如此,不說朝堂重臣們不會同意,以武將之身,行議和大事,自古少有,即便是參贊於側,也是不妥,而隨著前方戰事綿延,驕兵悍將,越加難以管束,此時正該善加約束之時,怎能再火上添油?
有了這個心思,之前的念頭便也消了個乾淨……
鼓聲乍響,也打斷了殿中談話。
此時已然夕陽西下,殿中稍暗,有人點起了蠟燭,夕陽如血,在窗欞,殿口爬進來,映的殿內斑斑駁駁。
戰鼓聲,趙石微微挺直身子,這是自然而然的反應,自不是以為回到了兩軍陣前。
但這寧靜的春天日暮時間,一聲聲戰鼓迴響在空曠的大殿之中,敲碎了大殿中的寧靜,也趕走了春日的氣息,竟然帶出幾分肅殺來。
這是真正的戰鼓敲法,因為其中帶著近乎於古板的節奏,鼓響則進,許多人都知道這個。也明白戰鼓聲在戰場上往往能激起士卒士氣,但沒有身臨其境的人很難想象,戰鼓聲為什麼會影響士氣。
其實很簡單,因為節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