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心?”小行者道:“呆兄弟,你不知道!起初,師父不曉得這般光景,定嫌我弄鬼弄怪。如今,這地方民風土俗師父都已深知,故不妨顯些手段大家看看。”一面說一面就走進村來。因在腿膀上拔下一把毫毛,放在口中嚼得粉碎,噴出來叫聲:“變!”遂變做百千萬億個韋馱尊者,頭戴金盔,身穿金甲,手執降魔寶杵,每家分散一個,立在堂中高聲大叫道:“活佛過,快備香花燈燭與素齋迎接,如若遲延,不誠心供奉,我將降魔杵一築,叫你全家都成齏粉。”嚇得眾百姓人家磕頭禮拜,滿口應承備齋。小行者卻自己也變了一尊韋馱菩薩,尋到學堂裡來,將先生一把捉住,提到當街心裡叫他跪下,又用降魔杵壓在他頭上,說道:“你么麼小子,讀得幾句死書,不過坐井觀天,輒敢毀僧謗佛,當得何罪?且押到阿鼻地獄,先拔舌,後敲牙,叫你萬劫不得翻身。”先生忽然被捉,嚇得魂不附體,連連叩頭道:“天王欺予哉。非予之敢於毀謗也!乞尊神恕之,使吾舌倖存而牙獲免,則我佛之慈悲有靈,不嚇碎人心也哉!誓將移奉天王之誠以奉佛。不識尊神肯容改悔否?”小行者道:“既改悔,且饒你一次,可快去速備香花供養,迎接活佛。如不虔誠豐潔,二罪俱罰。”說罷,將寶杵提起。先生得了性命,爬起身來往館中飛跑。七、八個學生子見先生提去,嚇得魂膽俱無。及見放了回來,慌忙接住問道:“自先生之被捉,弟子以為適足殺其軀而已矣!不意邀祖宗之靈,得保首領而歸,不知神聖寬恩釋放乎?抑先生有能得以自返乎?抑亦有別說乎?”先生道:“予不暇細談也,速速備齋以供養活佛,不然則韋馱之杵何可當也?”學生聽說,忙忙去備齋不題。
且說小行者見事已做妥,忙回到村口,又拔四根毫毛變做四大金剛前面領路。又將數根變做許多童子,手執幢幡寶蓋,香花燈燭,鼓鈸音樂,兩邊分列引路。然後請師父上馬,自與豬一戒左右簇擁而行。一路上香菸繚繞,幡幢悠揚,鼓鈸喧闐,經聲聒耳。才行入村來,早有無數人民,老老小小,男男女女,皆手執香燈並各種齋供,拜倒路旁,求觀活佛。那先生也儒巾儒服,頭頂香爐,並一班學生捧著齋供,雜在眾人中獻將上來,口稱活佛,請禱不已。唐長老看見,甚不過意,連聲叫道:“不消如此。”眾百姓早你饅頭,我蒸餅,這個湯,那個飯,精潔素食如雨點一般,都擁至馬前,送到手裡,只求唐長老開口。唐長老吃一口,推辭一口,已不覺吃得飽不可言。無可奈何,只得叫豬一戒與沙彌替吃。豬一戒正中下懷,張開蓮蓬嘴,哪管酸甜苦辣,一概齊吞。爭奈來得多,連豬一戒也吃得撐腸拄肚吃不下了,只把頭搖。小行者看見他師徒們吃得儘夠了,再只管耽擱,恐生別事。因用手一指,將眾人禁住,方不能擠擁上來。然後請師父策馬加鞭向西而去。豬一戒吃得快活,挑著行李飛跑。師徒四人走出了村口,小行者將身一抖收了法相,眾百姓再欲趕時,已去得遠了。大家驚驚訝訝,或以為佛法有靈,或以為僧家幻術,議論紛紛不一。正是:
尊儒儒不尊,滅佛佛不滅,
到底佛與儒,妙義不可說。
未知以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
語云:
花花花,有根芽,種豆還得豆,種瓜不成麻,儒釋從來各一家。儒有儒之正,儒有儒之邪;釋有釋之得,釋有釋之差。大家各不掩瑜瑕。你也莫毀我,我也莫譽他;你認你的娘,我認我的爺;為儒尊孔孟,為僧奉釋迦,各人血肉各精華。我若學你龍作蛇,你要學我鳳成鴉,勸君須把舵牢拿,風光本地浩無涯。
話說唐長老,虧小行者弄神通顯示法相,驚醒愚民,皈依佛法,得以飽餐一頓,策馬前行。一路上嘆息道:“我佛慈悲清淨,自有感通,何嘗在此?今在道途中不得已,作此伎倆,實於心有愧。”小行者道:“金人入夢,便已開象教之門,此不過一時顯示威靈,使愚蒙信心,雖近浮雲,實於太虛無礙。”唐長老道:“雖如此說,然可一而不可再。戒之,戒之!”師徒們在路上談些佛法,欣欣向前而行。真是路上行人口似碑,絃歌村裡這番舉動,早已哄傳到前村,說後面活佛來了,大家都要盡心供養,以祈保平安。唐長老馬到時,未曾化齋,先有獻齋的在那裡伺候;未曾借宿,先已有人打點下住處。一傳兩,兩傳三,早沸沸揚揚傳到文明天王之耳。原來這文明天王本出身中國,生得方面大耳,甚有福相。當頭長一個金錠,渾身上下佈滿金錢。所到之處,時和年豐;所居之地,民安國泰。只因國中遭了劫運,不該太平。這文明天王出非其時,故橫死於樵夫之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