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七暈八素。
第五章 服眾
話說梁濤把眾人摔了個七暈八素,然後朝眾人一拱手,哈哈一笑道:“承讓,承讓~~~”
農家漢子都實在,也不怨恨梁濤摔他們一跤,都朝梁濤拱了拱手,心裡面著實佩服得很。只聽李大錘道:“梁兄弟,俺們服了,就你這力氣,進了軍營,肯定是員猛將來著。”梁濤面帶微笑,嘴裡一就喊著“承讓”,心裡早已盤算開了。
來的路上他就有意無意的從眾人嘴中套出了不少資訊,至少他知道了如今是崇禎三年二月--離李自成進北京還有十四個年頭,而這裡是陝西華陰縣轄下,華山腳下的華南村。
這年頭大明已是千倉百孔,但仍然沒有幾個人相信大明會亡,這個時候的農民軍起義只是實在活不下去了,左也是死右也是死,這才揭竿而起,規模還都不大,人數雖眾卻各自為戰,如同成百上千只沒頭的蒼蠅,四處亂竄。
甚至只要朝廷給口飯吃,農民軍百分之七八十會降,但問題是朝廷也擠不出銀子來賑災,就算有銀子,朝廷裡邊的大佬們也不會來管這些升斗小民的死活。
這個時候當兵就成了一條活路,因為這些年的天災使得田裡的收成很差,雖不至於顆粒無收,卻無論如何也養不活一家子老幼,所以沒幾個人願意成天守在田裡靠天吃飯。
因為到處鬧匪的緣故,再加上建奴叩關,朝廷對兵員的需求量挺大,雖說出去當兵,那都是提著腦袋混出路,可至少每月的餉銀還能讓一家老少活下去。要是哪天時來運轉立了功,那就奔小康了!這就是之所以這裡的漢子老提到軍營的緣故了。
本來這些漢子也是都要出去當兵混口飯吃,誰知道前些日子出了件大事,這才耽擱了。你道是何事?本來這些漢子也是衝著餉銀去當兵的,可是沒想到崇禎二年七月有千部官軍邊軍因缺餉譁變,這些官軍可不是剛放下鋤頭的的農民,那可是正規軍,而且是最有戰力的邊軍,他們加入義軍後成為骨幹,在起義的隊伍裡**了大批軍事中下層軍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起義的基礎。而這些漢子便是看到官軍竟也缺餉,這才猶豫未前,且看看風聲再說。
梁濤心裡開始活絡了起來,現在回去肯定是不能了,反正自己沒那本事,如今自己處在亂世,再過些年韃子入關殺人盈野,億兆的漢人只存下千萬之數,自己孤身一人能活的下來嗎?倒不如乘勢而起,實在不濟,自己如此本事投靠了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也不怕不受重用啊--雖然這夥人現在還沒成事,但雪中送炭更好啊!
若是時來運轉,說不準還能割據一方呢!若是更進一步,說不定代替清朝坐龍廷的是我梁濤梁某人!梁濤只覺得自己的心漸漸膨脹了起來,他甚至能聽到自己劇烈的心跳聲!
梁濤不由暗暗握緊了拳頭咬緊了牙關,心裡暗暗想到,“大丈夫處世當帶十萬兵橫行天下,雖億萬人仰我鼻息、看我眼色,這是何等的快事啊!大丈夫,若如此,此生方能無憾啊!不錯,大丈夫,當如此也!”思及此處梁濤對麒麟讓自己穿越而來反倒暗暗感激起來。
梁濤瞅了一眼四周的壯漢,不由暗暗歡喜--這些可是優質壯丁那,此時不拉更待何時!
梁濤”哈哈“一笑,他朝眾人一拱手道:“些許微末伎倆,不值一提,到是讓諸位見笑了。”他如今“拱手”倒是越發越顯得自然了,他雖有如此本是,但謙虛總是中國人的美好的品質之一,無論何時,謙虛謙虛總是好的!
果然,眾人對他的身手原本便是極為敬服的,如今見他又如此謙遜,頗有謙謙君子之風,著實讓人肅然起敬!
梁濤又道:“我有如此身手,多虧恩師諄諄教導,以前總覺得恩師他老人家對我太多嚴厲,平素練功又頗為辛苦,如今想起恩師他老人家來,我實在是愧對她老人家啊!”說吧梁濤唏噓不止。古人最吃這一套,凡是出生好的、或是和哪路大神沾親帶故的,必定能夠一路打綠燈,幹什麼都要方便許多。如今,梁濤要把自己的“牌子”打響,如此可以增強自己對別人的影響力!
旁邊眾人紛紛恍然大悟,原來是名師出高徒啊,怪不得身手如此了得,原來是高人從小教導的緣故啊!
旁邊有人實在忍耐不住,弱弱地打斷正“唏噓”得起勁的梁濤,問道:“梁兄弟,不知尊師的名諱是?”
梁濤嘆了口氣,說道:“不瞞諸位,恩師乃山中隱人,不願其名諱流傳於世,是故非梁某小氣,實在是恩師有言在先那!玩請諸位海涵,海涵!”
眾人一見如此,更加相信梁濤乃是某世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