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牛都套在那用來套牛的橫槓中,現在農閒,家裡的牛基本閒著無事,所以張志仁就向張老頭和黃大安租了牛使,這個榨糖機是需要三頭牛一起使勁的,當人吆喝驅趕牛工作的時候,牛走動就帶動公磙子,公磙子即同時透過牙頭帶動母磙子。公、母磙子相向旋轉產生向心合力,而這個時候幹活的人就往裡面塞的甘蔗,可以輕易地被旋進石磙中榨出糖水來。
甘蔗並非過一次石磙就成的,而是需要至少連續擠壓兩次,第二次的時候就要在甘蔗渣上灑一些乾淨的清水,使蔗汁得到充分得到利用才行,榨出來的糖水則順著一條石道,最後流到事先擺好的水桶裡。
蔗汁裝滿桶收起後,陳放一邊,讓裡面的雜質沉澱,稍後才送進糖寮,最後在糖寮里加工熬成糖。
這就是榨糖的過程,在張志仁的解說下,大家都有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只是這會兒可要開工了,張志仁就讓大家退後,別圍的太緊了,這樣不好乾活。
其餘的人還想看熱鬧呢,趕緊各自退了幾步,把空間留給幹活的人。
榨糖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需要耗費人力的事情,張沁兒自家人上的話肯定是人手不足的,所以除了崔家兄弟,張志仁還在村裡請了人手幫忙,都是身強力壯的漢子們。
牛已經套上,張志仁給大家分工了,負責牽牛的自然是張志仁,崔老大負責塞甘蔗進石磙,崔老二負責把過了一次的甘蔗渣灑上清水之後,又送給崔老大,讓他再塞進去榨一次,還有一個人負責將裝滿的甘蔗桶提到糖寮中去。
這榨糖機倒是擺在前頭,大家都能夠看到,但是糖寮還設在後頭,又有一個簾子擋著,並非人人都可以看見,只有幫著做事的人才知道內裡的情況。
糖寮中的設施其實比較簡單,但是卻是熬糖的關鍵所在,所以要用簾子擋住,並且裡面幹活的也都是張沁兒家自己人或者是信得過的人,只見裡頭築建5個連成一體的灶臺,每個灶臺各放上一個大鼎,地面則陳放一個長方形木槽,面積約5平方米,木槽裡面放著小木板和長柄鐵鍬。
熬糖的時候,就把濾清的蔗汁先倒入靠近灶門的第一個鐵鼎,點燃爐灶,火候暫時控制靠前些,就開始熬煮蔗汁了。在煮的過程還要加入適量的石灰水,用來中和及減少蔗汁的酸性的。
一段時間後,灶火逐漸向後推進,將第一個鼎煮的糖水舀進第二個鼎再熬煮後,又舀進第三個鼎,一直如此迴圈,當糖水舀進最後一個鼎後,糖水的溫度越來越高,水分越來越少,粘性也逐漸增大,呈金黃色,將近凝固時,隨即倒進木槽裡,由兩個人分別拿小木板塊將糖漿整體刮平,接著換用長柄鐵鍬來回不停地攪動糖漿,透過散熱、蒸發、冷卻,沒過多久糖漿慢慢“返砂”,便成了紅糖,通常一鼎蔗汁可制幾十斤糖。
☆、269。第269章 :熬製紅糖
這會兒白砂糖還沒有問世,市場上的甜味劑大多是紅糖以及蜂蜜等,而白砂糖製作需要用上亞硫酸或者碳酸,張沁兒表示這兩樣東西太難找,何況市場上紅糖銷售的極好,又何必苦心弄出亞硫酸和碳酸,就只為了顏色好看些的結晶物?
外頭的榨糖機已經開始工作了,張沁兒站在糖寮裡,看著灶旁邊堆的像座小山的柴火,以及早已經洗的乾乾淨淨的鐵鼎,心裡很是期待。
糖寮的工作大家也已經劃分好了,馮氏幫著燒火,楊氏則負責在糖水中加入適量的石灰水,以及依次將糖水舀到下一個鐵鼎中繼續熬住,最後成糖的時候,楊氏和馮氏兩個人負責把糖漿倒入木槽中,拿著小木板和鐵鍬攪動糖漿,等冷卻後,用刀切成方塊,做成片糖。
至於張沁兒,則負責觀察整個製糖的過程,看是否有無差錯,另外還要負責收糖、稱糖以及記賬等比較輕鬆的活。
甘蔗汁水榨出來之後,還需要沉澱一會,所以這會兒糖寮裡的人還沒有開始工作,大家也到外頭看著張志仁他們榨糖。
榨糖機看著很大很神奇,但是人操作時,其實真的不太好受,因為供人站的地方實在太狹窄了,張沁兒在畫圖紙的時候,有心想讓站的地方弄大一些,結果發現這一變動,榨糖機的穩定性就要大打折扣,並且用的石料等花費也要多的多,所以最後還是隻能委屈榨糖的人了。
張志仁手裡拿著一根鞭子,驅趕著三頭牛工作,但是這三頭牛似乎還沒有什麼交情,也沒有什麼默契,幹活不齊心,就虧了張志仁駕馭住它們了。
崔老大站在柱體旁凹處,那裡只容一個人站的大小,他陸續把甘蔗送進“間隔縫”擠壓,蔗汁就不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