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難見到的“朋友臉”,於是以高超的手術將二人面貌互換,趙簡的身份成了上官刃,上官刃成了趙簡。後來,變成上官刃的趙簡利用易容後形象,打入四川唐門老巢唐家堡,甚至連自己的兒子趙無忌都認不出來而險些釀弒父悲劇(見古龍《白玉雕龍》)。現代科學已經注意到所謂“夫妻臉”的現象。
五行
中國傳統哲學的範疇之一,包括金、木、水、火、土五個構成萬物的元素。這五個元素的xìng質相生與相剋,因而可以說明事物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規律。“相生”意味著相互資生、助長,如,木生火、之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意味著相互制約、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說”在古代運用廣泛,統治者視為治理山川國家的法則,兵家以五行述勝負因素的相互關係,醫家用來觀察人病理變化,辯證施治,拳家以五行結合拳式和人體,用以解說拳理和鍛鍊法則。如以五行的形態、xìng能、方位為基準,將某些基本拳式配組為五行系統,作為構成拳式、拳招等的基本動作。五行中“木”可以彎曲、伸直,那麼形意拳中直線出來的崩拳就屬木;劈拳如斧頭下劈,而金屬屬“金”,那麼形意拳中的劈拳便屬金。此外,五行各自的分佈方向是南方火、北方水、東方木、金方金、zhōng yāng土,所以太極拳中將步法中“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作為五行。
以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來解釋拳理,攻防依此而設計,便產生了五行拳。形意拳譜說:“劈拳之形似斧,xìng屬金;鑽拳之形似電,xìng屬水;崩拳之形似箭,xìng屬木;炮拳之形似炮,xìng屬火;橫拳之形似彈,xìng屬土。”這樣,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劈拳能生鑽拳”,也就是能由劈拳動作轉接為鑽拳動作,依此類推。這種理論,使五行拳的動作規範化、程式化,如果用於實戰,則將大大拘泥了。此外,在武俠小說中還多處出現以五行原理而設定的各種花木陣、土石陣或者刀劍陣等。根據相生相剋的關係,組織起程式化的陣式是可能的,但如果說一踏入所謂陣中,頓時令人心智迷失,樹木土石皆“活”了起來,則屬無稽之談。
3小說中的武林術語
丹田
人體部位之一。丹田共有三處:兩眉之間的印堂穴為上丹田,兩rǔ之間的膻中穴為中丹田,臍下一寸三分處為下丹田。丹田是元陽之本,真氣生髮之處,人體生命動力之源泉。能鼓舞臟腑經絡氣血的新陳代謝,使之流轉迴圈自動不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亦賴以相繼。故丹田有“xìng命之祖”之稱,也稱之“十二經之根”、“五臟六腑之本”。又因為丹田是“呼吸之門”,又是任、督、衝三脈所起之處,全身氣血彙集之所,故此又稱為氣海。古代醫家十分重視丹田的作用,“yīn陽闔闢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令五臟皆潤。此中一線不絕,則生氣一線未亡。武術家認為:“練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無人敵。”丹田之氣由jīng產生,氣又生神,神又統攝jīng與氣。jīng是本源,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丹田內氣的強弱,是決定人的盛衰存亡的關鍵。一旦內功練成,內氣可收可發,收時內氣堅凝於腹臍之間,發則氣隨意轉,力從氣均無所不至。用之於技擊之中,隨意執行發放至身體所需要的部位,其威力甚大。在武俠小說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氣海(即丹田)湧動,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系誇張之語。
內家1
剛隱於內的武術風格,或以內功為主的武術家,或“以靜制動”的拳術。一般將武術兩大流派之一的武當拳稱為內家。從明代起武術界始有內外家之說,而以清初黃宗羲所撰《王徵南墓誌銘》中始記載內外家之分。他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至清時,有人將太極、形意、八卦劃為內家,少林等多種拳術劃為外家。《國技論略》載:“南派------其中以太極為主,又有八卦、形意兩門,與太極拳為一派。北派門類甚多,其尤著者為彈腿、查拳、八番、長拳、迷蹤、二郎短打、地趟、八極、批卦等。”內家拳歷史上被認為起於明代道士張三丰。今之所謂內家拳的代表拳術是太極拳,由清康熙時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王廷,據戚繼光《拳經》創編而成,後衍傳有陳式、楊式(楊露禪傳)、武式(武禹襄傳)、孫式(孫祿堂傳)、吳式(吳鑑泉傳)等家。後代一些造詣高深的武術家,一般都是內外雙xiu,既長於內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