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
“別以為好萊塢有什麼了不起!”李小龍指著幾個年齡小於他的同學說:“在你們遠沒出世的時候,我就在好萊塢演過電影(指的是《金門女》一片,作為嬰兒的李小龍實際上是作為一件道具搬上銀幕的,但畢竟亮過相)!”
課堂掠過一陣訕笑,又有同學請問李小龍。這部過眼煙雲的影片久末公演,就算能看到,演職員表上,也找不到“布魯斯·李”的名字。
李小龍尷尬而憤怒地瞪著同學,攥緊拳頭,真想朝那一張張可惡的白臉揍去。他到底沒這樣做,他橫掃了同學一眼,狂妄而自信地說:“我會打入好萊塢的:我還會成為好萊塢明星!”
李小龍忿然離開課堂。
李小龍再也不願和這些狂妄無知的“美國佬”一道上電影課。然而,他從影的念頭一直沒渦息過。自從一踏上美國國土,他總是千方百計擠時間去看電影,他喜歡的電影多是張揚暴力的,如西部片、警匪片、戰爭片等。他崇拜那些身手不凡、鎮惡救良的英雄。他覺得西部片中的牛仔,極似中國古代的俠客,可惜他們使的多是槍,而不像中國古代俠客赤手空拳,最多攜帶短兵器。這使得西部牛仔英雄氣不足,若美國電影能展示中國古代俠客的形象,一定會使美國觀眾眼界大開,興致陡增。
自然,以中國為背景的電影,李小龍也是必看不可的。好萊塢極少出品這類電影,他們展示的世界都是以歐美為中心。這類電影雖少,卻都能給李小龍留下深刻印象,但這印象很不愉快。
他在舊金山看過一部描寫美國人在遠東生活的影片,影片刻意美化美國傳教士拯救東方、傳播文明的“不朽業績”,隱含著強烈的殖民主義色彩。片中穿插義和團運動的場面,中國人皆一個個扮成魔鬼模樣,求鬼祭神,揮舞大刀長矛,濫殺無辜。影片極誇張地表現中國人的長辮和裹腳,觀眾鬨笑不已,有人喊:“中國豬:中國豬!”
李小龍血湧腦門,感到莫大的恥辱。他初來美國,不便貿然闖禍,他站起來,捏了捏前排那個謾罵的觀眾,憤然退場。
在美國呆的時間愈長,李小龍愈深深體會到美國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在公共場合,李小龍常被人當成日本人。李小龍總是說:“不,我是中國人(他只是在遇到華人的場合下才稱自己是香港人)!”這時,對方會以探究的眼光打量李小龍,說:“噢,你是中國人?”在他們的意識中,似乎中國人的形象就該呆頭呆腦,土裡土氣,而不像李小龍這麼現代。
在李小龍與美國人的交談中,美國人常會提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中國的男人還留不留長辮子?女人還裹不裹腳?”“中國人是不是還躺在雕花大床上抽鴉片?”等等。
李小龍明白,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基本來自電影。應該有反映中國人真實面貌的電影——李小龍的這種設想,在當時無疑是白日做夢,別說中國電影打入美國市場,就是中國人在影片中扮個跑龍套的角色,可能性也幾乎是零。
李小龍總是忙,不太可能常去看電影,他把興趣漸放在電視上。在西雅圖,他用的是一臺拾來的菲利浦14英寸黑白電視機,等婚後搬來洛杉礬,才買了一臺18英寸的黑白索尼。電視裡有固定的電影節目,放映的影片多是被淘汰的。
有一次,李小龍和蓮達看一部由賽珍珠的《大地》(《TheGoodEarth》,該長篇為賽珍珠的代表作,賽珍珠因此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改編的電影。李小龍先前曾看過小說,雖不贊同賽珍珠的民族偏見和部分失真描寫,但仍承認它是一部渾厚的寫實主義鉅作。電影比原著要遜色得多,賽珍珠畢竟在中國生活多年,而這些導演演員,壓根就不知中國是怎麼回事!
李小龍尤為反感的是,由洋人來演中國人。好萊塢演員保羅·莫尼和路易斯·雷納化裝成中國農夫,儘管衣衫是中國化的,臉色也塗得黑黃,卻無法削去高聳的鼻子和改變臉部輪廓。他們拿筷子的動作,勞動的姿勢,笨拙似熊。李小龍覺得既可笑,又噁心,他啪地關掉電視,一臉慍色衝蓮達叫道:“他們為什麼不讓中國人來演中國人?難道在美國的上百萬中國人,就選不出能演中國農夫的人?如是我,就比他們要強一百倍!”
“你會成功的,你的願望會實現的。”蓮達望著發怒的丈夫。“美國人已經接受了你的功夫,也將會接受你的表演才能。當然,凡事得有個過程,開初承認你功夫的,只是一些武術愛好者,可現在,美國的武術界權威都贊同你的功夫。這也就像移居美國的中國人,最初只是賣苦力的勞工;後來做上餐館和洗衣店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