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容忍公司形成這種文化,這種文化與他要做一個品牌公司的理想背道而馳。這是一個“大家的事業”,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家無法做到互相尊重,他們不相信在這個公司能得到平等的機會。李寧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更開放、更受到信任,而不是相反。
他感到了家族經營給企業帶來的危險,決心改變這一現狀,構造出一個有戰略目標、清晰定位和強大系統,由職業化經理人團隊組成的全新的運營系統。
2。避親求賢
所謂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是相對於中國傳統的管理制度而言,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親情關係的影響,克服了家族企業中所存在的管理弊端。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首先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讓所有的人都按照統一的規則行事;根據職位安排和工作業績,公平客觀地對待每一個人,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文化。
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企業內部營造出一種公平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一種公平的工作氛圍,把員工個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員工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進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細觀當今發展起來的家族企業,無不是逐漸稀釋家族關係的影響,實現與現代制度的嫁接。以生產廚房用具為核心業務的方太集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雖然董事長茅理翔的家族掌握住企業的絕對控股權,但在管理上卻是成功地擺脫了家族企業的弊端,建立了現代管理制度。
方太集團董事長茅理翔,目睹了眾多家族企業倒閉的事件,而這些家族企業的倒閉主要是由於管理不善或者家族成員內部不和。他開始尋找在保持家族所有權屬不發生根本改變的前提下,有效解決家族企業內在弊端的途徑。茅理翔找到了解決辦法,就是淡化家族制,為家族企業嫁接現代企業制度。
在企業創辦伊始,茅理翔就與妻子約法三章:兩人的兄弟姐妹、親戚可以在企業工作,但不能擔任車間主任以上的職務。而當下崗待業的四弟要求進入方太任幹部時,董事長茅理翔用向母親下跪的傳統方式,請求母親的諒解,使方太集團擺脫了用人唯親所帶來的混亂,成功建立了現代管理制度。可見,解決家族企業的關鍵就是對家族人員的規範和制約,這實際也是對“親情、關係”等中國傳統人情文化的制約。
李寧和當時的總經理陳義宏一起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對於自己和高官的親屬,李寧果斷出手,讓高層領導的所有親屬離開公司,集團當時的辦公室副主任柳寧(李寧的嫂子)、集團銷售中心常務副總經理覃謙(李寧表弟)等人相繼離職,陳義宏的親屬也陸續離開公司。
在產權結構上,李寧公司明確了品牌經營的主體公司,以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為中心,從事“李寧牌”運動服裝、運動鞋、運動器材的統一設計開發、生產組織、市場營銷等各項經營管理活動。
在產品研發上,1998年,李寧公司在廣東佛山建成了行業內亞洲領先、中國最大的設計開發中心,保證了公司產品的技術更新,形成了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在銷售網路上,李寧公司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瀋陽、濟南、武漢、杭州、長沙、鄭州、南寧、廣州、石家莊等地區成立了子公司,立足省會城市,建立專賣店與店中店結合的多格局零售網路;設計新的李寧牌專賣店視覺識別系統,提升品牌形象。
2001年3月,李寧任命職業經理人張志勇為CEO。張志勇上任以後,繼續進行了更徹底的長達三年的改革,逐步建立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李寧前期對家族人員的清理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張志勇的改革減輕了很多阻力。在李寧的支援下,張志勇又清退了一批不適合公司發展的老人,消除了企業中存在的個人權威過重的問題。
公司陸續引入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外資、合資企業的“空降兵”不斷進入公司,來自義大利和法國等地的海外設計師、設計工作室先後加盟。李寧公司又請來了專業的諮詢公司,建立起規範的績效管理體系。
在企業發展戰略上,自2002年起,請IBM為公司做戰略諮詢。在IBM的介入和幫助下,李寧公司對業務優勢、產業環境以及對公司歷史優勢的分析,讓公司很快明確了公司的發展方向,確立了公司願景目標,確定了專業化發展的戰略道路。
2003年1月,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TETRAD以及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所屬CDH基金公司進入李寧公司,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