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誦唸一段剽牛詞,然後開始指揮人們剽牛。這時,全村成年男子每人手持一根削尖的竹標,站在距離耕牛幾米外的地方,按照次序舉標投向耕牛。很多竹標紮在牛身上,鮮血不停地流出來。接著,幾個人用剽槍扎進牛的身體,並在耕牛受到重創時用刀殺死耕牛,最後剝了它的皮分割牛肉。牛肉先要分給寨內的卓巴、卓色、巴糯、色糯、可補、補糯、奶奴等“七老”,然後再平均分給各家。
中午時,各家的家長帶上自家準備的酒菜到卓巴家參加祭大鼓。祭鼓時,要在鼓前擺一些雞毛、鐵錘、鐵鉗、姜、芋頭、花卉。“七老”按照次序坐定,老卓巴開始念祭鼓詞,並敲響大鼓,帶領著大家跳大鼓舞、唱迎新歌。下午,“七老”分頭到村寨裡的各戶去吃飯。當天晚上,人們集中在老卓巴家聽村寨歌師唱歌,男女青年則在樓外隨意歌舞。
第二天早上就要舉行打鐵儀式了。“七老”帶領著村寨群眾,把所有會打鐵的人請到卓色家,獻給打鐵師傅每人一隻竹鼠,並請鐵匠揮錘敲砧,意思就是說:已經打好了新刀和新斧,大家準備投入春耕吧!在這天剩餘的時間裡,青年男女唱情歌、跳竹竿舞,其他人則開展盪鞦韆、打陀螺、丟包、踩高蹺等文體活動。
第十二章 拉祜族文化(1)
拉祜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源於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遊牧生活,後來逐漸南遷,最終定居於瀾滄江流域,主要分佈在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兩地區。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拉祜納和拉祜西兩大方言。過去無文字,新中國成立以後創制了新的拼音文字。拉祜族經濟以鋤耕農業為主,旱谷、水稻、玉米是主要作物。當地有著迥異於其他民族的風情和民俗,值得感受一番。
一、
拉祜族分手時的
風情宴席
一般而言,愛人之間分手時都很痛苦,大多是不歡而散。而拉祜族在這方面卻很大度,他們不僅不悲傷,還要高高興興地吃分手席,然後再離別。
拉祜族的戀愛很自由,他們從開始交往到最後成婚,很少看重物質上的東西。小夥子給姑娘的定情物不是貴重的金銀或者鑽石,而是一把口琴、一塊玉石,或是自己心中的一首歌,除此之外就是深愛對方的心了。當然,他們的愛情也會遭遇危機,此時他們往往會選擇分手。拉祜族青年看著自己的愛人與別人相約而去,不但不會對情敵大打出手或口出惡話中傷別人,還會問自己的愛人新物件找好了沒有。如果對方不回答,也不勉強;如果對方說還沒有找到,他們還會提醒對方要多觀察,不要操之過急,依然表現出對彼此的擔心和牽掛。
愛情和婚姻走到盡頭時,他們還要舉行一道手續——分手宴席。大家很有禮貌地吃一頓飯,並把一切都擺在飯桌子上談。宴席一般由村子裡的召曼主持,有時還會邀請拉祜族的長者和當地有威望的老人參加。宴席開始之前,分手的男女一起拿一對蠟條或者一縷線,由主持人用剪子把它斬為兩段,表示夫妻兩人的關係從此斷絕。主持人在剪斷之前,往往會先進行勸解與遊說,一些夫妻被說到傷心處還會抱頭大哭,進而重新言好。哭完之後,他們會從主持人手中接過剪刀,把它扔得遠遠的,表示兩個人重新生活在一起。
如果主持人調解後,兩個人還是沒有重新和解的想法,那麼宴席就開始了。在宴席上,男方會主動給女方挾菜,女方則會事先準備好一個小禮品在此時送給男方。主持人用剪刀剪斷線後,男方就不能再向女方說甜蜜的知心話,如果要說也要徵得女方的同意,否則會被女方瞧不起,村裡的人也會笑話他。宴席結束後,兩個從此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並開始各奔東西。
二、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很自由,在農閒之際,男青年就結伴去串姑娘。他們用葫蘆笙、木葉等樂器,向村寨子的姑娘發出邀約。姑娘接受邀請後,相約出寨,大家一起到樹林裡對歌,表達自己的感情。青年男女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覺得感情已經成熟,就換包頭巾定情,然後分別回家告訴自己的父母。男方的父母會馬上託媒人去說親,待女方家長同意後,就在男方家裡舉行婚禮。
拉祜族婚禮場景之一
舉行婚禮的那天,男女雙方家裡都要殺一頭豬。男方先給女方家送豬頭,到女方家後把豬頭砍成兩半,一半留在女方家,一半自己帶回去。接著,女方把自家的豬頭送到男方家,也切成兩半,一半留給男方家,一半自己帶回。男女雙方把兩半豬頭合在一起,表示結為骨肉之親。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