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政_治活動發出聲音。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眼見著一個向來羸弱的族群。開始改變自身的氣運。《觀察家報》如百爪撓心一般,渾身不舒服。
尤其最近的方圓電腦標準聯盟會議,吸引來了近百位商業領袖,搞得舊金山的機場都特意為此開設了專門通道,而媒體同行和官方機構也毫不避嫌地進行追捧。
要打擊方氏報業,就繞不開唐煥,而這也正是《觀察家報》躍躍欲試要做的。
在此之前,《觀察家報》曾經黑過唐煥數次。但無奈對方那時候的光環太刺眼,他們的招數直接被人家免疫了。
但現在嘛,情況不一樣了,《觀察家報》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佳的突破口。
最近神農基金會在處理一個大學生資助名額的時候,判定其不符合規定,並將機會給了另外一名華人,而這名學生心生不滿,開始申訴起來。
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大環境有利於炒作這個新聞。
由於里根出臺的各項經濟政策所引發的反彈,導致現在年輕人的就業形勢越發不容樂觀。而美國這個移民國家向來如此,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族群矛盾就被歌舞昇平掩蓋起來,差的時候則激化甚至爆發。
做為深諳煽情報道的黃色新聞專家,《觀察家報》毫無徵兆地,暴起向唐煥宣戰。
他們射出的第一支毒箭,當然就是針對更換教育資助物件的神農基金會,認為這家由意外所得成立的機構,事實上成了唐煥沽名釣譽的工具,甚至其運作當中還隱藏著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扶持華人勢力、逃稅洗錢等等。
接下來,《觀察家報》開始對唐煥展開人身攻擊,質疑其誠信記錄,比如當年第一次進入美國的時候,個人資料的真實程度。
這個話題屬於老生常談了,《觀察家報》又去找唐氏家族的成員挖掘內幕訊息,但相比於之前對方的閃爍其詞,自己偶有所得,這次對方則完全是統一口徑,自己毫無所獲了。
不過沒有關係,《觀察家報》直接引用了老報道上的材料。
另外,他們無意中發現唐煥的公開資料裡多了一個碩士頭銜,經過打探之後,大致明白了經過。
唐煥竟然是按照正常時間畢業的,開玩笑,在如此條件下,一個人哪有那麼容易同時兼顧工作和學業。
不過,指導老師是一位華裔,那就完全可以解釋通了。
就這樣,針對唐煥的誠信攻擊,又多了一條——學歷造假。
《觀察家報》精心炮製的這篇報道一經發出,立刻在舊金山灣區乃至加州引起軒然大波,其奄奄一息的銷量立刻直線上升。
見市場反應如此熱烈,喜上眉梢的《觀察家報》立刻迅速跟進,繼續發掘唐煥的黑新聞。
因為《觀察家報》已經毫無顧忌地指出,方氏報業被唐煥收買,除了奉承主子,別無作為,所以方氏報業開始奮起反擊,口水戰的戲碼開始上演了。
向來重視情報收集的唐煥,當然馬上就知道了《觀察家報》所發起的輿論攻擊,不過一開始他沒太在意。
在美國這裡,言_論自_由幾乎是一種深植人們骨髓裡的本能認知了,多種意見存在屬於常態,就像《觀察家報》的老闆威廉?赫斯特一樣,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都是譭譽參半,唐煥當然不認為自己能夠例外。
再說了,這種嘴炮,除了博眼球多賣幾份報紙,不痛不癢地能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何況《觀察家報》的覆蓋範圍主要在舊金山灣區,而這塊地盤,早就是唐煥的勢力範圍了。
不過,唐煥這個當事人可以淡然處之,但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如此,也不知道是誰,在夜裡砸光了《觀察家報》辦公室的玻璃。
對於這個小小的報復,《觀察家報》不但沒有暴跳如雷,反而欣喜若狂,這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大新聞啊,太及時了。
對於赫斯特集團而言,舊金山對其有特殊意義,當年威廉?赫斯特就是在這裡打下了堅實的成功基礎,然後在全美建立起來媒體帝國的,說舊金山是龍興之地也不為過了。
因此。《觀察家報》得到了赫斯特集團的全面支援。其攻擊唐煥的報道。被集團下屬的其它報紙紛紛轉載。
紐約、芝加哥、亞歷山大、洛杉磯等等重要城市的人們,開始興致勃勃地議論唐煥這個風頭正勁的暴發戶。
發現事態擴散的這麼快、這麼廣,都已經要啟程去大陸的唐煥,隱隱感覺不對,自己現在就離開舊金山的話,豈不是落人口實,對方